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的比拼(工黨立法會議員 何秀蘭) - 何秀蘭

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的比拼
(工黨立法會議員 何秀蘭) - 何秀蘭

新東補選完全是一場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的比拼,與社會政策連不上大關係,結果由泛民政黨力挺的楊岳橋以160,880票險勝,民建聯周浩鼎可能因鄉事派沒有出力拉票而落敗,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以66,524票確立「勇武」行動得到相當民意接受。正代表了議會民主、建制、街頭三條路線。
這場補選從源頭開始已是路線之爭,以往單議席單票制的立法會補選均由民主派政黨勝出,2000年余若薇、2007年陳方安生,皆順利從建制派中奪得補選議席。但自2008年以來,世代交替之聲音湧現,反國教和雨傘運動更造就了新一代議政及參政組織,加上梁振英政府強力打壓,催生更多警民衝突,街頭及議會的衝突相繼升級,「勇武」路線相信議會內應該有更激烈的行動。今次新東補選可以讓市民清楚表態是否接受以激烈行動抗爭;而年初一晚旺角爆發嚴重警民衝突,梁振英率先定性為暴亂,警隊以暴動罪檢控多人,激發更多新東選民用補選選票向梁振英打壓民憤說不。
不少朋友表示,不想楊岳橋輸,又想梁天琦取得高票,以此向梁振英表態。結果,有人撐梁天琦路線,但投了楊岳橋,也有人喜歡楊岳橋,不過投了梁天琦。最後,楊、梁二人的得票數字同時實現兩個期望,議席歸楊岳橋,人氣歸梁天琦。
投票當日,不少人,包括我在內,均為梁天琦助選團的真誠感動,他們真心相信「時代革命」的激情,縱使未必細心考量革命須要他們及他人付出的代價;青春的激情不但贏得同輩支持,也贏得年紀稍長的市民對他們產生期望,投6號一票。
梁天琦在點票中心以「勇武」路線與泛民、建制鼎足而三作結論,不讓傳媒視「勇武」為邊緣群體。但翻查2012年立法會新東選舉結果,社民連梁國雄、人民力量陳志全、新民主同盟范國威已在新東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三人得票共114,958,與民主黨(不計黃成智得票在內)、公民黨、工黨得票119,470票相若。梁天琦今次取得梁、陳、范三人得票的58%,當三人九月選舉落場競逐連任,到時的選票流向才可以真實反映市民對「沒有底線的抗爭行動」的接受程度。

泛民應團結分工抗爭

補選最徹底慘敗的算是黃成智及其推動的第三條路。黃在2012年以民主黨名義參選,在19張名單混戰中取得21,118票,顯示他多年在新界北的地區人脈有相當支持,若加上黨友蔡耀昌名單取得的10,028票,其實已超越范國威得票可以當選。今次補選,黃挾住地區人脈,另加他以前從未有過的鐵路廣告、網上短片,以及反對泛民在議會表現的批評,無論得票百分比及實質票數均不升反跌。明言投票支持黃成智的湯家驊去年委託大學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6%受訪者支持第三條路,理性議政。但黃成智得票不足4%,反映市民並不同意在議會內「唔嘈」就是第三條路。
面對不斷挑戰香港人容忍度的梁振英,年輕人的憤怒化為街頭勇武已無可避免。政府不在源頭解決劣質管治、貪腐濫權引起的問題,只擺警隊加強裝備在街頭抵擋市民的憤怒,只會令雙方暴力互相牽引升級,將一整代年輕人趕到政府的對立面。楊岳橋來自法律專業,亦不諱言公民黨須調整議會策略,更年輕的梁天琦,及可能參選的前學民發言人黎汶洛就更少顧慮。
社會多元,比例代表選舉制度之下,不同路線各有支持,泛民政黨若不更新,必然面對選票流失;但整體而言,市民期望議會有突破,包括窮盡議事規則提修訂、發言、提呈請,這是泛民政黨的強項,亦包括不涉人身受傷的衝擊議會秩序。九月選舉之後,不論各個路線所佔議席多寡,市民均期望議會內各泛民主黨派團結合力對準政權,就如過去三個月在辯論版權修訂,和力擋高鐵撥款的分工,部份佔領主席台被趕離場,部份留守提休會動議,方才可以令事件出現轉機。任何內耗均會令市民失望。

何秀蘭
工黨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