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時正在美國出席一個大型醫學會議,並參加一個關於膝關節前十字韌帶(ACL)創傷後康復的論壇。就ACL創傷後康復而言,物理治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不論是基於實驗嘗試的心態或商業因素,坊間仍然有不少治療ACL的謬誤。是次論壇正好釐清謬誤,闡述一些具確實證據的良好康復治療方案。
論壇上引用不同的科學文獻及專家經驗,證實不論是使用自體、異體或人工韌帶,重建ACL手術後,基於移植物癒合和其他生理因素的恢復時間,不論是康復後的理想療程,還是重回運動場進行劇烈運動的理想時間,均不應少於半年。使用自體肌腱或異體肌腱的效果,亦遠比人工韌帶好得多。
論壇另一重點是ACL受傷後,進行手術的最佳時間,以往不少研究指出,受傷後約六星期接受手術最恰當,但實際上部份患者在受傷後兩至三星期接受手術,大多在公立醫院排期的患者,往往要等數個月甚至一年。
是次論壇再次確定進行手術的指標並不是時間,而是在ACL受傷後及未做手術前的康復情況。在此期間,物理治療非常重要,使膝關節達到理想情況才接受手術。膝關節沒有明顯腫脹和疼痛、膝關節活動正常,以及周邊肌肉不能過份萎縮情況下,接受ACL重建手術的效果就最好。
有患者擔心如太遲做手術,會令膝關節容易出現退化。雖然暫時沒有確實證據顯示有關說法,但ACL受傷後膝關節會不穩定,變相容易引致軟骨和半月板受損,從而引致提早出現退化情況。當然在一些特別情況下,如ACL受傷伴隨嚴重半月板撕裂,引致膝關節交鎖或內外側副韌帶嚴重受傷,病人可能先要接受手術治療,然後才分階段接受ACL重建手術,從而達至最佳康復效果。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
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