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籽:軸芯人物】
《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實施後,每當盛暑,一眾搵食車司機頓時叫苦連天,只因停車熄匙沒了冷氣,實在難捱得很。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猶幸如今科技發達,魚與熊掌或可兼得,其實早在2010年,被譽為「港產電動車之父」的理大教授鄭家偉便研發出車用的太陽能冷氣系統。本可無痛熄匙,為何時至今日尚未普及?歸根究柢,因為科研乃長線投資,政府及商家均不願冒險,豈不令人扼腕嘆息。
儘管現時電能車被來自美國的Tesla佔據市場,但香港其實絕不落後,理工大學早於2001年開始設計電能車MyCar,並曾出售至英法等歐洲多國,現時亦有為車廠研發相關零件。但是理大的電力電子研究中心主任、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卻並不滿足,因為電能車的發展和普及需時甚久,無法快速達成環保目標,「點樣將更多嘅環保元素加入車度,第一樣諗到嘅自然係加太陽能,因為車頂、車側都有好多位置加太陽能板。但太陽能所提供嘅動力唔多,車嘅摩打起碼要幾個kW(千瓦),太陽能只得幾百watt,唔夠推動成部車,所以只能夠推動一部份嘅零件,例如冷氣。」
別看輕冷氣系統,鄭教授指它的用電量非常大,「傳統用嚟製冷嘅壓縮機係以皮帶推動,所以動力會有限制,連車嘅變速都會冇咁好。尤其係停車嗰時會用好多油。而呢個太陽能冷氣系統嘅好處係,就算熄咗引擎,太陽能電池都會繼續供電,以行電嘅壓縮機嚟製冷,冷凍效果更好亦更慳油,而且毋須大幅改動車櫳。」當初的研發過程並不太長,基本設備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完成,2010年更開始銷售至澳門、台灣及新加坡等地。
搵食車最多節省24%燃油
太陽能雖然環保,但要望天打卦,而且一般私家車經常出入停車場,採光時間較短,如何發揮效用?鄭教授坦言花逾5,000萬港元研發的系統是專為搵食車而設,即的士、小巴及貨車,「我哋用咗好多測試,發現小巴安裝咗之後,燃油慳咗17%,咁當然要睇番路線啦,最好見多啲太陽。曾經有小巴行吐露港,長時間喺太陽底下,可以慳成24%。至於喺市區行嗰陣,雖然多高樓大廈,但依然可以慳9%。」不過巴士則難以應用,因為空間太大,太陽能不足以推動它的製冷機。
節能效果不俗,至於充電時間則要視乎電池容量,例如小型貨車的100mAh電池,一般來說4小時便能充滿,而一般的士用50mAh電池即可。整個改裝費用約需兩萬,成本似乎有點高昂,而且始終要車內加裝額外零件,車主難免擔心內櫳會被改裝得亂七八糟,鄭教授指整個改裝並不影響任何設計。不過安裝之前,車主最好諮詢運輸署的意見,看看是否需要驗車,亦要向保險公司查詢,保障自己。
香港科研集資難 電能船更具效益
然而,在香港搞科研從來不是易事,站在前線的鄭教授感同身受,笑言自己有很多計劃,卻因未能獲得資金而難以進行,科研是長線投資,至少要5至10年時間,政府及商家都不願意投放大量資源。太陽能冷氣系統是少有由政府與業界共同出資研發的項目,但推廣又有另一問題,「為咗推廣,已經幫唔少車主免費安裝,不過單靠自己依然唔夠,要好多部門協助,例如政府部門容許我哋將系統裝喺佢哋啲車度,已經有宣傳嘅效果;或者舉辦停車熄匙活動,呢個系統已經可以派上用場。」
除了冷氣系統,鄭教授認為以電能推動的運輸工具,必然是未來的發展重點,若是針對香港環境,電能船更能有助環保節能,「喺香港,船嘅廢氣比車仲要多,因為艇嘅引擎大多數係歐盟二期,並唔環保,貨輪都係歐盟一、二期。你試諗吓,海上面咁多貨輪,又有駁艇等等,而呢啲艇又多數用柴油,仲要唔係靚油。重點係,一艘普通嘅駁艇或者運輸艇,如果由大埔運貨去鯉魚門,油費大約一千,如果轉用電能船,只要幾十蚊,不只環保,就連船主嘅荷包都慳番不少。」可惜,即使有整盤計劃,但鄭教授自2009年開始申請資金至今,仍然未能獲批,他也不清楚原因,或許有其他計劃比電能船更出色。創科局成立不久,香港的科研發展未知會否進步,但看到鄭教授的屢敗屢戰眼神,應該會有希望吧。
記者:梁立勤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國棟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