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隨着日本步歐洲後塵,推行負利率政策(NIRP),以及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本月表示,會考慮負利率的可能性,負利率實行似乎成全球貨幣政策上的「新趨勢」。不過,相比於廣受歡迎的寬鬆貨幣政策,負利率卻令市場不安。分析師及投資者憂慮,負利率推行反映多國央行彈藥已盡,及這個央行「新武器」或者更危險。
為對抗通縮壓力,壓低國家貨幣匯率及刺激經濟增長,瑞典、瑞士、丹麥、歐元區及日本都已推出某種形式的負利率政策,而這些地區加起來的經濟總值佔全球四分之一。
美國考慮負利率可能性
一些分析師表示,雖然美國聯儲局才剛於去年12月加息,但相信美國亦不得不「跟風」,走向「負利率」這條不歸路。聯儲局主席耶倫今年2月表示,聯儲局官員至少要考慮「負利率」的可能性。另外,據美銀美林計算,美國2017年底前實施負利率的機會率達30%。
不過,到目前為止,負利率的成效仍備受市場質疑。太平洋投資管理(PIMCO)首席投資官Scott Mather表示,金融市場越來越認為負利率推行乃孤注一擲,及最終會損害金融及經濟穩定,政策制定者可能低估了其經濟風險。
對於銀行股而言,負利率是一個惡夢。自日本上月29日推出負利率以來,日本銀行股累積下跌逾20%。另外,今年以來,歐洲銀行股累跌逾20%,而美國銀行股則累跌逾15%。
資金停流通 礙央行買債
另外,債市亦受波及。日本10年期國債孳息率本月初跌至零以下,是七大工業國組織(G7)有史以來的首次。另外,德國國債和美國國債孳息率亦逼近歷史低位。
由於負利率狠削主權債孳息率,導致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等難以達到保證回報。據摩根大通數據,全球目前孳息率低於零的主權債高達5.7萬億美元。標準人壽全球策略主管Andrew Milligan表示,負利率於數月前開始實驗,金融市場並沒有崩潰,但市場上負孳息率債券充斥,將導致大量投資者拋售負孳息率債券。
有分析指出,更惡劣的情況是負利率將逼使民眾將現金置於「床下底」,以致資金「無所生產」。當資金停止流通及無法借出時,將破壞歐央行及日央行重視的買債計劃。不過,市場最憂慮的是,負利率的推行反映各國央行在如何搞活經濟及消除通縮陰影上已黔驢技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