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日日泡出癮 採茶少女開茶館

【扮靚籽】日日泡出癮 採茶少女開茶館

【扮靚籽:潮女熱學】
𠵱家啲年輕人,落bar去coffee shop就多,幾時見過會去茶館飲茶?但我見過,我真係見過,仲要唔少!火炭工廈最近開了一間茶舍,顧客主要是年輕人,老闆更是一位25歲的女生——自認茶癡的容德如(Catherine)。她15歲便跟母親到雲南的茶山採茶(圖),又四出拜訪茶藝師,鑽研中國茶道,數個月前索性把興趣化為事業,天天沏茶品茶、以茶會友,全職推廣茶的文化,「其實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喝茶,例如外出經常看到他們拿着樽裝茶,亦有不少人開始研究茶道。」如果你仲以為茶係老餅嘅嘢,你先至係真.老餅。

「茶道其實是種生活態度。」Catherine拿着一隻常見於古裝劇集的蓋杯,慢慢把茶倒進小杯,呷了一口說。茶道,即飲茶之道,人們以為那是泡茶技巧,實乃沏茶的程序,目的是讓人修身養性,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人生哲學。由此學會如何慢活、專注,同時透過品茶,用心感受及欣賞當下。
不要看Catherine年紀輕輕,聽她如數家珍地講解茶的歷史及種類,我便知道,茶道對她來說,不是用來消磨時間的玩意。因為母親經營普洱生意,自小便走遍雲南的茶山,例如芒景及易武山等,她憶述,十年前的山路遠比現在崎嶇,而且衞生環境惡劣,雖然辛苦,卻可欣賞無價的大自然美景,「黃昏時候走上山頂,看着太陽徐徐落下,躲在片片雲海之中,你便會明白幸福可以很簡單。」
因為經常品茶、接觸茶農、拜訪茶師茶人,就連中國普洱茶研究院院長楊柳霞亦是朋友,Catherine慢慢培養出對茶道的興趣。她直言,起初對茶沒有甚麼感覺,不過逐漸有了要求,「見到茶師用不同的茶具泡茶,好像很好玩,便想試着接觸。」Catherine又呷了口茶,然後吁的一聲把氣呼出,有種夫復何求的感覺。「泡茶、飲茶已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如果一日不做,就會欠缺了甚麼似的。」喝了十多年茶,我想Catherine的要求一定很高,外出旅行豈不是要帶上整套茶具?「其實只要有杯及熱水已可泡出一杯好茶,所以出門多以簡單為主,但會帶備鍾愛的茶葉。」茶道精神,原來不在於你對茶具有多講究,而是你懂不懂得欣賞。

容德如Catherine 

15歲開始上山採茶,拜訪不同茶師、鑽研茶道,數個月前開設瑜茶舍,把興趣化為事業,天天以茶會友,推廣茶的文化。

陳皮普洱 濕寒啱飲

甫進茶舍,耳畔響起了柔和的音樂,若非事前知悉,或會以為來到cafe。七百多呎的開放式空間,除了一張專門用來沖茶的「吧枱」,只有一張約可十人圍坐的大木枱,以及一張四人枱,以香港人做生意的原則,這種極簡佈置絕不符合經濟效益,「雖然位置足夠多放幾張桌子,但我更加希望客人覺得舒服、放鬆,才有心情細味每一口茶。」Catherine如是說。這裏的家具擺設多以木材為主,裝潢簡潔,再配合柔和的燈光,真的讓人想好好的睡一覺。聊了數句,Catherine問我喜歡喝甚麼茶,我說:「普洱。」她再問:「是生普還是熟普?」未有做足功課的我頓時心想:吓?乜原來普洱仲有分生熟㗎?只好硬着頭皮答:「熟普。」估計是在酒樓常喝的那種吧,怎料她拿出一個桔子,然後用手壓開,原來內有乾坤、藏着茶葉!她說這叫陳皮普洱,將茶葉釀入青桔之中,兩者同泡,茶湯聞起來清香怡人,喝下去,濃茶混有甘甜的陳皮味道,有健脾祛濕之效,最適合如今般又潮濕又寒冷的天氣飲用。
茶道,其實是一件很深奧的事,是修行也是個人體會,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在茶舍,不用對茶有很深的了解,只要透過親身嘗試、跟Catherine聊天,甚至是細讀桌上的入門茶書,自能了解更多茶的文化,「很多年輕人都對茶道感興趣,但他們總覺得傳統茶館與自身有種距離感,所以我希望瑜茶舍可以提供一個最基本的入門途徑,輕鬆地推廣茶的文化。」

陳皮普洱

茶:
源於中國,早在遠古時代已經記載,相傳神農氏因為親嘗百草而多次中毒,全靠喝茶解毒,所以自古以來多是藥用。直到唐代,喝茶風氣開始盛行,不論皇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有事沒事都愛喝茶,加上陸羽所著的《茶經》,自此奠定了中國的茶道文化。

入門泡茶工具

茶壺:用來泡茶,小壺方便掌握泡茶的品質,也能保存茶香。

公道杯:把泡好的茶湯由茶壺倒入公道杯,方便平均地分茶,亦可避免茶葉浸泡過久而產生苦澀味。

茶杯:種類大小不一,可根據茶壺的材質及顏色去選擇,杯子內部的顏色多為白色,可以襯托出茶的色澤。

茶盤:用來擺放茶具,同時盛載泡茶時溢出或倒掉的茶水。

茶巾:用來擦拭茶壺,保持茶具及枱面乾淨。

茶隔:把茶湯倒進公道杯時,用來隔起茶渣。

茶勺:把茶葉送到茶壺。

茶夾:用來夾起茶杯,避免請茶時直接用手觸碰,較衞生。

景德鎮陶瓷製基本入門茶具 全套$680(a)

泡茶步驟

1. 暖壺:把沸水倒進茶壺至半滿,待20秒,再倒進公道杯,將茶具逐一沖洗,讓它們具有一定溫度,更易散發茶葉香氣。

2. 投茶:利用茶勺把茶葉投至茶壺,切忌用手接觸茶葉。

3. 醒茶:把沸水注滿茶壺,喚醒茶性,蓋好待3秒,把茶湯倒掉。再注水,才為一泡茶,所謂「一泡水、二泡茶、三泡是精華」,每一泡茶味都有變化。

如非立刻沖下一泡,可以打開壺蓋,讓茶葉接觸空氣不要焗着。

瑜茶舍提供綠茶、花茶、白茶及黑茶等,一壺最平$65。

茶舍除可泡茶、品茶,還會出售茶葉和茶具。

茉莉金花茶由人手束成,一放入水中便會徐徐打開,煞是好看,有鬆弛神經之效。

泡茶禮儀

中國國際茶藝會會長廖子芳教授說,茶能靜心,讓人清晰地分析問題,而且泡茶講究程序規矩,可以鍛煉耐性之餘,動作姿態亦很優雅。但她強調,形式始終是外在,內在的修養最為重要,如何在生活上貫徹中庸之道才是茶道精神。亦應雅俗共賞,體現於日常生活,只要懂得欣賞,茶包一樣是極品。

廖子芳教授表示茶藝班學員的平均年齡為25歲,中國茶道既是藝術,又是哲學,喜見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它有興趣。

1.
雙手交叠,收起拇指,平放枱面,挺直上身坐好。

2.
茶杯擺放成品字形給客人觀看,以示尊重。

3.
不論注水入茶壺還是分茶,都應順時針,亦應先分予長輩。

4.
斟茶八分滿,太多易瀉又燙嘴,太少則予人孤寒的感覺,誤會你趕客。

朱泥名家壺 

傳統以紫砂壺為最上品,因其吸水性及保溫排氣度較高,除可保存茶湯色香,用得越久,泡出來的茶便越香醇,當中朱泥堪稱紫砂之最。但廖教授提醒,紫砂壺會吸味,最好一個壺只沖一種茶。圖中的朱泥名家壺價格至少達六位數字。

鬥彩彩花鳥茶具 
全套$88,000(b) 

陶瓷製茶具不吸味、易清洗,適合沖所有茶。

學員心聲

梁小姐
職業:保險從業員
年資:約1年
十分開心,既學會正確的泡茶知識,亦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例如康磚茶,與薑同泡可治感冒,咳嗽還可加添陳皮。

Bonnie
職業:助理工程師
年資:半年
自幼便有飲茶習慣,故想認真學習如何泡茶。最開心的是從泡茶過程訓練自己的耐性,情緒也平靜了不少。

(a)瑜茶舍
火炭坳背灣街33-35號世紀工業中心14樓B室
每月舉辦一至兩次基本入門的茶工作坊,包括試茶及泡茶等,參加者亦可親身嘗試。每堂1.5小時,收費約$380。活動內容每月不定,facebook專頁:yú teahouse瑜茶舍。

(b)雅博茶坊
九龍窩打老道73C號
愷悌閣高層地下B 號舖(後座)
經常開辦中國茶藝課程,介紹茶的文化及泡茶知識。基礎課程費用為$980(共4節,每節2個課題),茶藝初級證書課程費用則為$2,600(共8節,每節2個課題)。亦有國際茶藝師證書課程,供有興趣的人士深造。

記者:陳倢
攝影:徐振國
編輯:陳國棟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