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補選在執筆前仍未有結果,但我認為這場補選的重要性,不在於能否守住分組點票直選組別的關鍵多數,而是半年後九月立法會選舉的佈局。
在競選過程中,顯示泛民「大局為重」不為年輕世代接受,是因為所謂大局,是誰的大局?誰人在操盤?如果泛民各政黨仍然躲在呢個三十年前英治議會文明的大局中,九月肯定面對其他新興反建制團體更大挑戰。香港近年政局激進化,是源於背後操盤者的管治謀略,泛民是跟在形勢後面。民主黨中國論述是建立在六四後中國中產階級抬頭後政治步上民主化的假設,這已經由「中國模式」所否定,六四至今共產黨靠經濟開放政治收緊,實現快速經濟成長,另一方面用愛國民族主義取代社會主義,由反日及美國誤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事件,培育出後六四一代「小粉紅」,即廿一世紀新紅衞兵。至於大陸中產因個人受惠於經濟利益及自由,他們選擇同共產黨合作,成為了維穩體制的沉默幫兇。香港泛民相信只要保住本地民主,以溫和手法engage共產黨協商民主進程,口號激進行動保守,以此靜候內地和平演變,呢套講法已經完全冇說服力。
本來共產黨仍沿用老江那套河水井水,民主黨中國論述即使落後形勢,也可蒙混過關。問題是習主政下的共產黨,以俄羅斯強人普京為師,用社會運動手法管治社會,用網絡「小粉紅」愛國青年製造輿論,壓制自由民主派,加上官媒黨媒挑撥,以香港作為內地反西化反普世價值的打擊對象,於是中港矛盾才越演越烈,而689借此形勢,將矛盾再升溫,希望以此取得共黨領導人歡心。這種搞運動的管治手法,進一步令社會撕裂,中間、溫和、信奉議會文明手段的政黨,生存空間被擠壓,行動抗爭型及抗中分離論述以本土派旗幟登場。佔中後689更進一步對付年輕人、大專界及知識分子,退聯運動已顯示本土派在青年學運中已成主流,689仍派遣政治水平低且粗糙的李國章、紀文鳳、陳曼琪、何君堯之流去搞港大嶺大,間接為本土學運製造聲勢。學運在佔中後本已沉寂,多年來作為泛民一翼的學聯淡出,但689恐怕校園過於平靜,一手催生本土派學運。目前的大局是已無中間派位置可言,正如當陳鑑林夾硬嚟時,泛民也要「被激進」起來佔領主席台。
泛民新生代須建立新論述
如今本土派學運已成勢,而「厭中抗中」的傘兵團體及學民思潮對泛民若即若離,在九月選舉前,泛民政黨必須對本土運動作出回應,民主黨三老金盆洗手,但接班的林卓廷、區諾軒、羅健熙等中生代,在選舉中立即會陷入公民黨第二代楊岳橋面對的困局,無端背負「民主回歸三十年失敗告終」的包袱。今次還可以靠大佬輩吹雞聚集支持票,也取得部份傘兵及學民成員支持,但到九月各自落場時,這些面目比楊更模糊的接班人,如何在爭取年輕人選票勝過本土派學運出來的候選人呢?在下一回合反建制路線之爭中,泛民新人更加被動。喂,𠵱家連曾俊華都有自己一套「本土立場」,泛民真係唔知做緊乜?
如果泛民新生代從今次補選中吸取教訓,在迎戰九月選舉前,應該要重新建立一套與時並進本土及中國論述,唔可以期望班大佬會主動做,一切靠自己!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