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陳兆焯獲香港教育學院頒授榮譽院士,以嘉獎其作為正生書院校長對香港教育的貢獻。一個非主流、非常叛逆,有着非常學生、老師和校長的戒毒學校努力多年後終於得到「官方」認同。筆者另一陳校長朋友陳葒,有感香港教育生態忽略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他毅然辭去中學校長一職,放棄百萬年薪轉為教育義工,創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專為基層貧困學童提供一對一免費補習和其他支援。
兩位陳校長為誤入歧途和沒能「贏在起跑線」的學生「仆心仆命」,相信人人有價值、有自己的路要走,而條條大路通羅馬。他們勇於在主流教育外創新,用自己的生命去建構不同的模式,感動生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我們要有耐心和勇氣去『撞』,看看甚麼是幫助弱勢學生的好方法。人人啟發的臨界點不同,一定要保持信心,戲劇撞不來、撞跑步,跑步撞不來、撞拍電影,直到『撞』出火花,讓學生重拾信心和學習興趣為止。」陳葒校長如是說。
要照顧不同學生的發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英國現在約有40間Studio School模式中學,提倡興趣為本、個人化及專題式學習,並嘗試打破學校和職場的界限,讓學生在傳統必修科以外,選修實用課程。每間學校各有「專業」,如創意工業、表演藝術和資訊科技等。企業除參與課程設計,也提供實習、師友計劃等。
利物浦一間Studio School更以廉價把部份校舍租給當地小企業,條件是要他們協助學生實習,提供工作機會。學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參加公開試及進入大學,選擇就業的學生亦比一般畢業生具競爭力,真正做到多元出路,曾經有學生就成功進入英國太空總署擔任機器人及材料的製造、維修、以及組裝工作。
香港航空業、零售業、護理業、文化體育設施管理業等求才若渴,我們有嘗試過和某些中學合作,殺出一條培育人才的創新之路嗎?香港實行共融教育,不少學校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生(SEN),有嘗試系統化用資訊科技提供興趣為本、個人化學習以幫助這些學生嗎?
教育是我們可以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以前情人節送鮮花,現在時興「玫瑰燈」,教育也要與時並進!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