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女王倡香港勿只做中國跳板

新股女王倡香港
勿只做中國跳板

【專訪】
內地即將推出新股註冊制、戰略新興板等多種貼近市場化措施,有「新股女王」之稱、中央證券登記董事總經理鍾絳虹認為,終有一日中國不再需要香港這塊接連國際市場的「跳板」,香港新股市場面臨危機(Crisis),如想突圍,未來就須把焦點轉為吸引海外企業,並與內地定位差異化:「(香港)只做影子的話,憑甚麼與人合作共同市場?」
記者:黃翹恩

鍾絳虹為大部份上市公司處理股份登記,故幾乎所有有意來港上市的公司,都會與她接觸。內地「人多錢多」,過去10年香港作為國際企業進入內地的跳板仍算合理,「但時移勢易,好多嘢變緊,香港要執生」。

鍾絳虹認為港交所提出的新股通或可解決新股市場危機。 李潤芳攝

須與內地定位差異化

中國將推新股註冊制,意味政府不再擔當審批角色,改由市場需求決定新股能否上市;而戰略新興板則有傳是為吸引「流落在外」的中資科網股回流之用,特別是為合稱BAT的三大巨頭,即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700)。
BAT均在開曼群島註冊,鍾絳虹認為這即意味「理論上中國可以接納外國註冊的公司,直接在內地掛牌」。當大陸「一步走到市場化」,倘香港仍自命為接通國際及中國的橋樑,只怕有日「(中國)唔需要跳板」。
近年香港新股認購情況越見慘淡,曾有公開發售部份只錄4%認購。年頭是傳統新股淡季,她感覺「今年特別淡」,全年表現亦難說準。IPO全盛時期她曾接過遠自丹麥的查詢,不過近兩年「冇晒動力」。香港要尋出路,她認為必須與大陸差異化:「只做影子的話,憑甚麼與人合作共同市場?」

撐新股通助解決危機

鍾絳虹認同港交所(388)提出「新股通」,可成解決香港新股市場危機的工具。其理念與滬港通相似,即中港投資者將來可互相認購對方市場的新股。她認為關鍵在於以內地龐大市場,及將其產業鏈、客戶、投資者集合一地為餌,盡快吸引海外龍頭企業,分拆亞洲或中國業務來港上市,即類似友邦(1299)、IMAX中國(1970)。
不過「納指七雄」當年來港後成交疏落,她認為因香港網上買賣美股方便,故如今找生意需「為企業設想」,若成交不活躍,「會覺得係咪揀錯咗(上市地)?俾人呃咗,冇癮」。故只要有一兩間海外名企來港打響名堂,令其同業對香港刮目相看,如掛牌後表現理想,更可以為香港帶來「新股市場品牌溢價」。至於新股通或分薄新股貨源,她認為很多海外公司仍然看重香港法規制度,不會一下子就全部棄港取中。
她指仍有不少外國企業對中、港兩地分別模糊,她形容新股通、滬港通等新政「鬼佬公司who cares?」,希望當局可落力推銷,「敲一次門唔得嘅,要解吓畫」。反而大型國企上市計劃由國家統一考慮,「你sell唔sell可能都會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