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發表網誌,稱因人口老化令開支不斷增加,要加倍謹慎籌劃財政,更要未雨綢繆,趁有能力時「靜靜地堆起多點沙包」,又承認本港稅基狹窄。有會計界人士認為應着手檢討稅制,但有學者指政府受《基本法》所限令開徵新稅「綁手綁腳」。
曾俊華在網誌表示,去年預算案宣佈成立未來基金、房屋儲備金和撥備2,000億元作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等措施,目的是堆沙包,待經濟出現風浪可快速應變。他特別舉1998至2004年政府財政儲備消耗四成為例,提醒本港經濟曾面對嚴峻困境。
學者:《基本法》列明低稅
曾俊華又提及有電台聽眾提問稅制問題,稱過去幾年不少市民因收入提高而進入稅網,今年為減輕市民生活壓力故提高免稅額度,但承認本港稅基狹窄,長遠需考慮如何改善稅制。
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丁偉銓出席港台《城市論壇》時表示,過去兩、三年經濟相對平穩、通賬低,正是改善稅制好時機,如今雖然錯過,但政府仍應着手籌備檢討工作「傾吓傾吓,需要三五七年先完成」。他指如銷售稅等以往早有充份討論,「係睇佢有冇政治膽量做未必即使贏到選票嘅措施」。
同場討論的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指出,《基本法》列明本港需以本地生產總值計算稅率,奉行低稅制,若開徵新稅或面臨司法覆核,「呢個解釋咗點解咁多屆財政司(加稅)都綁手綁腳」。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