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鐵拆收費電話,但收費電話尚未到末日。本港市面收費電話分兩類,除港鐵這類持牌營辦商在私人地方提供的私人收費電話機,還有一類是由持牌固網商提供,包括電話亭的公眾收費電話。就算營辦商離場,港府仍需按《電訊條例》指派一間固網商做全面服務責任供應商,為市民提供公眾收費電話。
蝕錢可獲補貼
現時私人地方提供的收費電話服務營辦商,只餘信京一間。至於在街道及政府設施內經營公眾收費電話機的營辦商,則至少有電盈(PCCW)及和記兩間,但以電盈為大多數。電盈同時是政府指派的全面服務責任營辦商,按《電訊條例》,電盈必須提供一定數量公眾收費電話機。但有別於其他營辦商,電盈經營的收費電話即使蝕錢,都可獲其他營辦商夾錢向電盈補貼。2013年相關收費電話已接近100%蝕錢,該年補貼額約為460萬元。
本報向通訊辦查詢,可否指派電盈在港鐵站設收費電話機。通訊辦回覆稱,收費電話設置位置由電盈自行決定,但按照紀錄,大部份港鐵站出口附近,已有公眾收費電話供大眾使用。即使公眾收費電話有補貼,但數目已由2001年高𥧌期的4,400部,減至2013年的3,700部。
通訊局表示,儘管流動電話很普及,但市民始終會發生沒有帶電話、電話電源耗盡、流動電話訊號及服務受阻等情況,而訪港旅客也可能有使用需要,因此認為收費電話機仍有其存在必要。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