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信貸庫涵蓋不足

商業信貸庫涵蓋不足

【存有缺點】
目前中小企客戶的信貸資料及欠款紀錄,銀行可透過2004年成立的商業信貸資料庫(CCRA)查核,不過業界指,庫內涵蓋的企業,一般為年度營業額不逾5,000萬元的非上市有限公司、合夥及獨資公司,故一些非上市的中型以至大型企業信貸紀錄,未必能覆蓋到。

不包含非上市大公司

根據運作,貸款機構(指銀行)亦要事先徵得借款人(公司)同意後,才會將其信貸資料披露予資料庫共享,而於2008年3月起,資料庫擴闊收集資料前,借款人的逾期還款紀錄,未必包括在資料庫內。
2004年,金管局聯袂銀行公會、存款公司公會及鄧白氏(香港),宣佈在港成立商業信貸資料庫,業界委任鄧白氏香港作為資料庫的服務商,收集中小企賬戶信貸資料,以便兩大公會會員,在審批、檢討及延續中小企信貸時作參考之用。

至於收錄的相關資料包括中小企總授信額度、有否為信貸提供抵押品(只限於有限公司)、欠款紀錄等,但公司的資產總值及股東個人資產,則不在收錄的範圍內。
據悉,金管局近日除了就企業信貸風險展開專項調查外,自去年8月人民幣滙改之後,當局亦相當關注,不少中小企或私人銀行客戶,會透過銀行參與類似累計期權(Accumulator)的人幣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TRF),因為貶值觸發跌破行使價引致的虧損程度,但這些表外項目損失,較企業信貸等表內項目可能更難窺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