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差 向銀行逐間公司客起底 金管局查企業過度借貸

經濟轉差 
向銀行逐間公司客起底 
金管局查企業過度借貸

【本報訊】內地經濟下行,本港增長疲弱,有港銀去年底不良貸款率已重回2008年雷曼爆煲後的水平。市場消息透露,為了更立體透視企業有否過度借貸,以及銀行撥備是否足夠,金管局已於2月初,向銀行業界發出有關企業信貸的專項調查通知,要求銀行逐個收集各大中小企客戶的詳盡借貸資料,包括未償還貸款金額、貸款質素分級、逾期還款時間及拖欠金額、牽涉的上市公司、抵押品最新市值及撥備覆蓋等資料。
記者:劉美儀

據悉,是次暫為一次性專項調查(thematic survey),業界須於3月14日前,按去年12月底止企業客戶信貸狀況為基礎,按範本填妥資料,並呈交金管局銀行監理部。
銀行界指,過去一直有向金管局提交客戶信貸總額資料,但按逐個企業客戶填交信貸詳情,則屬極罕見之舉,現階段未知會否成為恒常申報,或尚有後續安排。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

金管局:續與銀行溝通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要求銀行制定和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是該局日常監管工作之一,該局會不時審視銀行風險管理系統及實際運作安排,有需要時會向業界提出改善建議,但該局不會評論監管工作的細節,該局將繼續與銀行界保持溝通。根據該局監管政策手冊,銀行應了解和分析借款人的背景、財務狀況、還款能力、借出貸款的實際用途、還款資金來源,及為抵押品進行估值。
銀行界及分析員估計,內地經濟轉壞,加上商品價格急
挫,預料港銀不良貸款趨升是未來必然發展,該局行動似乎是要「全局觀測」、橫向分析企業信貸,以掌握同一公司有否向多間銀行濫借,倘出現債務違約時,可避免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
根據金管管專項調查通知,銀行除了提交各企業客戶未償還金額、逾期還款及抵押品最新市值(物業、機械及股票)外,亦要列明貸款地區是來自中國或本港,若屬前者有否為「外保內貸」,貸款質素要按3大分類(正常類;次級、關注及呆滯類;虧損類)列報。

不良貸款率或重返海嘯

一歐資證券研究主管表示,現時港銀不良貸款率仍處於0.3%、0.4%的偏低水平,但隨着全球及內地經濟下行,中型港銀的相關比率,有機會重返08、09年金融海嘯時的高位。東亞銀行(023)去年底不良貸款率為1.13%,已超過09年底1%的水平;該行於2000及2001年底,受內地國投、信託公司違約及科網股爆煲等影響,比率曾分別升至3.6%及3.07%。尚未派成績表的大新銀行(2356),08年底時減值貸款率達1.7%。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相信,當局作出專項調查是防患於未然,希望全盤掌握銀行信貸狀況,他認為港銀資產質素,到中期業績時進一步轉差屬預期發展,原因與內地相關貸款及債務,商品價格下跌,以及次季度美元高息債進入還款高峯(能源佔比約15%),令壞賬增加有關。

【企業信貸風險上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