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刷牙時或吃東西期間食物上驚現牙血,尷尬之餘,更隨時是患上牙周病警號,嚴重可致牙齒鬆脫。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專家表示,早期牙周病可引致流牙血,與牙肉發炎的症狀相似,加上不會疼痛,容易被患者忽略,建議市民要使用正確的刷牙方法,並要使用牙線,每年也要到牙科診所檢查,有助預防牙周病。
記者:梁麗兒
港大牙醫學院聯合診所主任梁惠強教授表示,臨床上35歲或以上的成年人,約有20%至30%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其中約一成的病情較差,幾乎有30%或以上的牙齒出現牙周病症狀,日常會出現「咬嘢唔夠力」、生牙瘡及牙肉發炎等不適,嚴重甚至會令牙齒鬆脫。
牙周病由牙齒與牙齦(即牙肉)之間的牙菌膜引起,導致牙齦慢性發炎,出現流牙血症狀。當個人的抵抗力轉弱,發炎便會加劇,導致牙周膜及牙槽骨受破壞,牙齦萎縮,並露出牙腳。同時,牙齦與牙腳之間會形成「牙周袋」,積聚更多牙垢膜,引起牙周組織發炎。
梁指,30歲之後若護齒不當,加上抵抗力轉差,較高危出現牙周病。惟病情因人而異,如免疫力嚴重轉差,患者可於幾年內,惡化至出現牙齒鬆脫情況,也有病人在踏入年老時,牙周病才變得嚴重。
嗜吃甜食可致蛀牙,但並非牙周病元凶。梁稱,牙周病與飲食習慣並無直接關係,原來引起蛀牙的細菌,不愛在出現牙周病的發炎組織中生存,故與糖果、朱古力等甜食關係不大。但牙周病患者痊癒後,卻要少吃甜食,因為已外露的牙腳,並沒有琺瑯質保護,故會更易接觸細菌,增加蛀牙風險。
睡眠不足 病情惡化
煙民及糖尿病患者則是患上牙周病的高危族,梁指,因為香煙的焦油、尼古丁會影響口腔血管收縮及血液供應,當中釋放的毒物更破壞免疫細胞,影響口腔健康。吸煙同時會令口腔的氧氣減少,破壞口腔細胞健康,煙民要避免牙周病,宜盡早戒煙。糖尿病患者則因為本身發炎指數高,加上傷口較難復原,也較易有牙周病,或牙周病的病情較難控制,影響康復,故患者必須定期進行牙科檢查。
牙周病的病情一般比較反覆,流牙血、發炎流膿等症狀,即使沒有及時診治,也有機會在病發後數日內稍為紓緩,梁指,有部份人在「瞓多啲」或飲涼茶後,相關症狀會略為減退,令患者誤以為症狀已不藥而癒。惟牙周組織一旦發炎,未有好好治理,牙周破壞經已形成,就會繼續惡化,故每當出現懷疑症狀如流牙血,都應盡早求診,切勿拖延。
梁稱,臨床治療上另一發現是牙周病惡化,往往在患者如農曆年「幾日玩通頂」,或加班開夜車之後,估計與睡眠不足、壓力太大降低免疫力有關,故保持充足睡眠、適當減壓也有助預防牙周病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