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介紹了牛奶公司位於薄扶林的牧場遺址,從山谷遺留的圍牆、牛欄、豬欄、橋墩、草廬等,可以想像那裡曾經有一個具相當規模的牧場。雖然牧場的昔日面貌不再,但薄扶林村村民仍然對當年「風吹草低見乳牛」的生活念念不忘。
記者:張寶晶 攝影:李錦鏵、伍嘉亮、朱家駿
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成員徐柱君(Steven),自小在薄扶林村長大,五、六歲時,曾經跟隨村內的哥哥姐姐到牧場玩。山坡長滿洋草(即象草,用以餵飼牛隻),他們總愛跑到山頂,坐在隨身帶備的紙皮或瓦通紙上「滑草」,「就好似坐住個雪橇咁,喺山頂滑落嚟!真係好百厭㗎嗰陣時,但係好玩㗎!」
人稱「朱老闆」的吳江乾,在薄扶林村住了50多年。七、八歲開始,他便經常與朋友結伴,放學後跑到牛房玩。牛房外的圍欄很高,他們都要偷偷摸摸,互相把風,合力攀過去。「入到去牛房,就摘啲草嚟餵牛。有啲朋友就鍾意騎牛牛,我都有。」談起在牧場的童年回憶,朱老闆立刻眉飛色舞。
來到牧場牛房,怎少得擠牛奶來喝?朱老闆與朋友更會帶備漱口盅來盛載牛奶,「不過,你受唔到會搞到肚痾!哈哈哈!」偷喝新鮮牛奶會肚瀉實屬正常 ——皆因牧場生產的牛奶,進瓶前其實要消毒。今年76歲的薄扶林村村民雷太可謂最識飲識食了,不但會用從牛房偷偷擠來的牛奶煲糖水,更會用來炮製她最愛的「牛奶Risotto」,「將啲米洗乾淨,再將牛奶倒入去煲飯,香,好香!」
由八歲開始,雷太就在牛奶公司宿舍生活,當年不時都會從窗外聽到牛叫,甚至看過小母牛的誔生,「生呀生出嚟,嗰個牛仔就跌落地下,踩幾踩咁又跌呀,然後就企高,好生猛,一生咗出嚟就曉企,好得意㗎囉!」
當年牛奶公司請了千多人管理牧場,由煮飯洗衫,擠奶餵草,到獸醫助理都有,當中不少更是住在附近的薄扶林村村民。雷太的父母都是牧場員工,一個管車,一個餵豬。她說,偶爾媽媽病倒了,她也要幫忙拾豬糞,清潔豬欄,割草餵豬,「搞糠呀,搞到一盤咁倒落去,啲豬就會擁埋嚟食。」之後,雷太更認識了當時負責組裝雪糕車的雷生,「嗰陣宿舍有一塊空地打麻將,咪識到佢囉,啱嘞,情投意合,咪結婚囉。」說後,雷太靦腆地掩臉大笑。
1972年,置地公司收購牛奶公司,牧場逐漸荒廢,更劃成住宅用地,幾代員工、街坊的牧場生活,也在1983年隨著牧場正式關閉,劃上句號。「以前呢度好靚,寧靜好多,空氣好好多,同依家唔同。」朱老闆說,從前在牧場可以看見不同種類的雀鳥,但隨著牧場消失,現在都已經不見了。「以前唔太覺得,依家回望好唔捨得。」
「一個牧場,對佢哋 (薄扶林村村民) 嚟講,係一個好珍貴嘅回憶,亦構成佢哋生活嘅一部分。」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團隊主任冼昭行及其團隊,打算與薄扶林村民合作,重現牛奶公司牧場的歷史及故事,想知道詳情,請留意下一集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