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集我們介紹了牛奶公司位於薄扶林的牧場遺址,也回顧了附近村民從前在牧場的美好歲月。在薄扶林村服務廿五年的明愛團隊,聯同關注組織及村民,早前成功向發展局申請,翻新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希望重現昔日景象及人情味;他們更有意未來在薄扶林一帶興建牧場,飼養80頭乳牛,嘗試重新生產本地牛奶。
記者:張寶晶 攝影:李錦鏵、陳海威、伍嘉亮、朱家駿
「一路同啲村民去傾、去關心佢哋嘅生活嗰陣,好多人都會提返牛奶公司牧場嘅回憶,佢哋講起上嚟係特別興奮。」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團隊主任冼昭行(Benjamin)續說,曾見過一幅黑白相片,主角是一名在牛房工作的村民和他照顧的乳牛,照片後面則寫着「父子合影」,「當隻牛好似佢嗰仔咁照顧,感情好濃厚。」
發展局早前公佈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中標項目,其中香港明愛成功投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將之翻新作社區歷史檔案館,名為「薄鳧林牧場」。項目將由明愛薄扶林社區發展計劃團隊、薄扶林村社區文化關住組及薄扶林村村民一起籌劃。 Benjamin希望藉此令公眾認識牛奶公司牧場的歷史,重現昔日景象及人情味。「呢個牧場曾經屬於一個好顯赫嘅企業,印證住香港人嘅故事,養活咗好多人,好多個家庭,創造咗喺呢個海島上面有過千隻牛呢個傳奇。」
檔案館預計會展示當年牧場的物品,例如奶桶、牛糧兜、牛奶樽、工人制服、老照片等。除此之外,場內更會放置兩頭可以讓大家體驗擠奶的模擬乳牛。村民更會親自帶領導賞團,舉辦工作坊,親述當年的牧場生活,分享如何照顧好一頭牛,並教大家如何將牛奶製成雪糕。「村民正正係唯一仲喺度生活緊嘅歷史承繼人,參與其中,能夠鼓舞返佢哋。」 Benjamin如是說。
檔案館的建築成本連同首兩年的營運費,約為5000萬元,預計2019年就會正式開放。不過,團隊還有一個「挑戰大家想像」的 10年計劃:希望在場地附近興建一個「真‧牧場」,飼養80頭「真‧乳牛」,自己生產「真‧牛奶」。「香港人每日嘅生活,就係飲奶茶、飲咖啡,我哋每一天都要消費牛奶,但係原來我哋無一滴牛奶,喺香港新鮮出品。」Benjamin指,現時不少人都關心食品安全、產地來源,相信本地自家生產的牛奶,一定會有市場。
熟悉牧場營運的城大動物醫學院 (專業課程) 副總監Dr. Richard Brown表示,以香港的氣候,開牧場問題不大,反而要找專業獸醫及工人24小時照顧乳牛,則有難度;如何獲得資金,以及讓牧場的設計符合標準等,也很重要。然而,他認為最難解決的,仍是土地問題。
「土地係我哋最驚嘅問題。」Benjamin表示,過去牛奶公司牧場之所以關門,無非因為把土地變作發展用途,用來起樓。他又指,農業需要補貼及保護,希望爭取政府及更多人士支持,令重現「真‧牧場」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