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小時候對糖果也沒有什麼興趣,及長亦如多數酒徒一樣少吃甜品,是故對姿采繽紛的甜蜜天地而言可謂是個門外漢。
近年人老了,酒喝少了,口味也變了,對甜品也漸感興趣了。
區區雖然向不嗜甜,可是對「臭草綠豆沙」卻情有獨鍾,更愛在熱綠豆沙中加放冰粒變成凍品而食,加冰除了降溫之外,另一妙用是藉以沖淡甜味。
「臭草」是芸香草的俗稱,因其有一股濃烈的異香,有些人不易接受便喚之為「臭草」,名雖不雅卻是綠豆沙的最佳拍檔,那股異香與綠豆的清香融匯起來箇中妙韻難以形容。
往昔好一些香港人家都會在天台或騎樓以花盆栽種不假外求,臭草甚粗生,剪摘之後隨發新芽成長甚速長剪長有。
煲綠豆沙須用傳統高身瓦煲始佳,這種有「人仔煲」之稱的東西其蓋有圓洞宣洩蒸氣之同時也讓部份綠豆殼噴出使綠豆沙的口感更加幼滑。
區區有一位世叔伯酷嗜綠豆沙,費了許多工夫鑽研煲綠豆沙之法,始而浸透綠豆之後用筲箕擦去豆殼,煲出來的綠豆沙雖幼滑但香味卻大打折扣。
繼而保留豆殼以布袋盛着與去衣綠豆同煲,香與味雖有改善,但口感總覺未如理想,左右思量之下終於悟出綠豆沙須有適量豆衣,口感始覺豐美,淨用去衣綠豆反為不妙。
糖也是綠豆沙風味高下主要關鍵。
個人口味以為用優質蔗糖最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