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投機客:信心危機更恐怖 - 灝昇

八十後投機客:信心危機更恐怖 - 灝昇

不經不覺,港股已經由高位28588點回落至最低18278點,共下跌36.1%,最可怕的是當港股在二萬點樓上時,鮮有大型利空消息傳出,直到上星期左右才開始傳出擔心歐銀債務違約消息,同時匯控(005)、渣打(2888)和德銀等歐洲大型銀行之信貸違約掉期(CDS)急升,反映市場對歐洲金融機構的償債能力出現質疑。而另一邊廂,日圓、黃金等避險資產同步大幅上升,並持續在高位徘徊且沒有大幅回落迹象,而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黃金更見投機性淨長倉的增加。CDS和避險資產在倉位上、價格上均有所上升,足見市場有不少人押注風險資產爆煲。
如果把這次跌市歸咎於對金融機構的不信任,那麼實在有點危機的味道。說白一點,整個金融系統就是建立在信任、信用這一環節之上,就好像銀紙一樣,其實本身只是一張廢紙,大家打開每張銀紙,上面都會寫着“Promise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 at its office here”,亦即憑票即付,代表一張100元的銀紙只是銀行保證見票便會付你港幣100元等值的產品,如果去到一些極端情況,市民不信任中央銀行或者國家,這張銀紙便會作廢。
回顧以往每次金融危機,每次的成因都是因為信心出現危機,投資者以至市民對銀行、政府、甚至整個資本市場出現不信任,就好像2008年海嘯,人民不信任大型金融機構能夠償還貸款;97年金融風暴,人民不信任東南亞的政府能支撐貨幣價格,結果引發大規模災難,幾近令金融體系崩潰。
不過災難亦有分不同程度,根據MBA智庫百科,金融危機的類型有貨幣危機、銀行業危機、債務危機和系統性金融危機等四種基本類型。最嚴重的是系統性金融危機,即指主要的金融領域包括貨幣、債務、銀行等類型相繼發生危機從而席捲整個金融體系。而從過去一段時期見到,銀行CDS上升反映對各大型銀行不信任,美國垃圾債券爆煲及CoCo Bond大幅下跌,相信恐慌已開始於債券市場蔓延,而新興市場的貨幣貶值幅度顯著,包括人民幣、墨西哥披索等,而且新興市場資金外流情況嚴重,亦反映市場對各新興國家的經濟實力有所質疑,如果歐美不能帶頭穩定市場恐慌情緒和重建信心,或者完美風暴正在形成。
短期看來,相信最近市場消化了以上第一波壞消息之後有機會穩定下來,但長遠而然,能否擺脫熊市,一切還看對各國政府、聯儲局及各大債務問題的信心能否重建。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