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Uber收代幣稱不犯法司機「義載」獲打賞 律師指有風險

港版Uber收代幣稱不犯法
司機「義載」獲打賞 律師指有風險

【本報訊】Uber遭香港政府封殺,嚇怕不少司機和乘客。有年輕創業家偏向虎山行,推出本土電召車手機程式Cetah搶佔市場,更聲言新玩法肯定不會犯法。但有律師認為計劃仍可能觸犯法律,建議司機考慮風險。
記者:陳建平

現年32歲的IT人馮錦強以往主力設計手機遊戲,他設計的Cetah(與獵豹的英文Cheetah同音)手機程式昨正式推出,下月4日起提供即時叫車服務。
現時Uber涉及的法律爭拗主要有兩類,第一是司機沒出租車牌照,或屬非法載客取酬;第二是載客取酬性質違反保單條款,或令汽車第三者保險失效,不符現行法例。馮認為Cetah不會出現以上問題,指Cetah招攬的司機分持有出租車牌照者及不持有者,由於無牌者不能載客取酬,所以相關服務只屬「義載」,途中不可有金錢交易。

Cetah以「雞髀」作為乘車代幣,乘客需預先購買。互聯網

預留金錢作法律支援

乘客需要預先購買稱為「雞髀」的Cetah代幣,叫車時輸入起點和終點,手機程式就會列出以「雞髀」為單位的「建議打賞額」,乘客在終點下車後,再根據服務質素自行決定給予多少「雞髀」作打賞。
他強調,乘客是否打賞純屬自願,最終給予的「雞髀」可低於建議額;若覺得司機態度差,甚至可完全不打賞,但須給予建議額的九成作為Cetah行政費,所以整個行為不算強制性載客取酬。至於司機取得「雞髀」後,可用來換取現金(僅限有牌司機)、入油券或洗車券。他認為,由於義載並無違反保單條款,因此第三者保險不可能失效;又指若政府追究司機,公司已預留一筆錢以支援司機面對的法律問題。
大律師陸偉雄認為,Cetah的做法確實會增加警方執法和搜證難度,但仍存有不少法律漏洞。例如法律上載客取酬的「酬」是泛指任何利益,並非只限現金,所以支付代幣仍有問題。他又指,雖然Cetah聲稱乘客可不打賞,但他們實際上至少要支付九成「雞髀」作行政費,「問題係點解你要收咁多行政費先?」他認為法庭未必會接納這解釋,反可能視為只是巧立名目收取車資。

馮錦強有信心Cetah不會犯法,認為司機受到保障。 黎樹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