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煲呔不一定要親手打的,在香港,多數人都會用現成煲呔,一扣就掂,一勞永逸。煲呔(Bow tie)最初都是用手打的,後來為求方便,才發明了現成煲呔(英文為Pre-Tied或Ready-Tied),它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夾在領口,另一種則用繩帶環扣在頸部。手打煲呔出來的效果不及現成煲呔完美,不過西裝專門店The Armoury店員Jan Tong偏偏喜歡這種不完美,「每次打出來的形狀都不盡相同,平時花些許時間打一個漂亮的煲呔,心情也會好些。」
打煲呔是英國人穿衣文化,Jan坦言沒有手打煲呔比現成煲呔好這種講法,視乎個人是否願意花時間去做。不過煲呔的配搭卻大有學問,「如果是Black tie或White tie等正式場合,通常會打淨色的煲呔。」數年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見英女皇時,便是最隆重的White tie打扮,以燕尾服配上白色煲呔。Jan補充,「煲呔與領帶平時可在相同場合出現,但越正式的場合,就越偏向會打煲呔。」若非正式場合,便可有多些變化,選擇其他顏色或圖案的煲呔去襯托。
奧斯卡頒獎禮舉行在即,往年有留意司儀及演員造型的話,不難發現許多人都不約而同戴着煲呔,足見場合有多隆重。唔講可能你唔知,原來煲呔有三種不同形狀,分別是Straight(領帶尾端筆直)、Butterfly(領帶尾端呈蝴蝶型)以及Batwing(領帶尾端呈蝙蝠型),Jan說形狀並無正式與休閒之分,打煲呔方法亦一樣。說了這麼多,究竟如何手打煲呔呢?有請Jan示範。
記者:劉東佩
攝影: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