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赴美「掘金」裝修工後悔:重新選擇不會來

20年前赴美「掘金」
裝修工後悔:重新選擇不會來

一個中國裝修工人20年前到美國,努力打拼﹐擁有自己的店舖,但嘆息錯過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再選擇不會作相同的決定。
駐紐約記者:陳郁仁、黃競鋒

56歲的劉桂明,23年前跟大陸同鄉來到紐約追尋美國夢,現在已是一家招牌店的老闆,也把家人從中國接來團聚。回首來時路,他覺得錯過孩子成長的時光,也沒有趁年輕與太太一起生活,而且在美國「沒有根的感覺」,總是會想家,「自己當初做了這決定,沒有所謂後悔不後悔,但要是重來一次,我不會這樣選擇」。

來自福建的劉桂明,年輕時在中國作建築相關行業,原本過得不錯,但眼見許多同鄉都飛往美國及中南美,以為美金很好賺,就好奇到美國闖蕩。一開始靠親戚介紹到成衣廠工作但不習慣,後來開始到大工廠打工,最終自己創業。

回憶剛到美國時與家人分隔兩地10多年,最害怕的就是到機場附近,因為每次到機場旁邊的道路,就會想到哪一天才可以接家人來美國團聚。當年科技不發達,只能用公共電話,有時買了電話卡,還要擔心在路邊講電話時被搶劫。美國治安不好,有一次他跟家人通電話時,還被人推開罵他「電話講太久」。

劉桂明也提到在美國最心痛的就是被歧視,他英文不好,有一次生意上有糾紛,有美國人到他店內吵鬧要求賠償,不願離去。最後他只好請警察幫忙,但警員也只是要他直接賠錢,不然就上法庭。最後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他都選擇妥協賠錢,「虧錢就虧錢了」。

赴美10多年後,劉桂明終於把太太跟三個孩子接到美國,但他感嘆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所以現在就算孩子們做錯事,也不敢太兇罵他們,覺得心有虧欠。與太太也錯過30多歲時一起相處的年輕時光,若重來一次,他寧可陪伴家人。華人在美遭歧視,難道不擔心家人來到也受到一樣待遇?劉桂明表示:「擔心也沒辦法,畢竟全家團聚比甚麼都重要。」

在美生活20載,雖然家人與事業都在美國步上軌道,但劉桂明覺得美國文化仍不是他的根。有一次他到台灣旅遊,剛到機場海關就整個人放鬆了,感覺特別親切,難以用言語形容。他又指現在整天都構思大陸或台灣有沒有甚麼合適的項目可以回去發展,如果重新選擇,他不會再作同樣的決定,不過現在只能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