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我見猶憐 美不勝收 - 仰止

蘋影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我見猶憐 美不勝收 - 仰止

艾迪烈柏尼有副弱質,容易被欺負的樣子,看着他總是感到有點「我見猶憐」,演活了霍金的形與神,原來演出Lili Elbe這個由男變女的傳奇人物,有同樣的效果。 坦白說,即使俊美如他,有些女裝打扮,也在我心底發毛。這是我個人的問題。實際上,看完《丹麥女孩》後第一個感覺,下星期一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還需要揀嗎?不過,係電影分豬肉獎慣例,才拿過獎又再冧莊的應該未有前例。
艾迪烈柏尼所主演的霍金,有一大段描寫霍金年輕時,拍得相當柔麗,有份說不出的懷舊感覺。《丹麥女孩》更是美不勝收,甚至到了華麗的地步。雖然我總覺得這種粉飾過份,令到這個性別選擇的電影,成了夢境一般的電影,Lili Elbe也成為一個撫平了,其實仍然沒有改變爭議性的問題。簡單地說,你會覺得艾慕杜華的易服癖和男扮女裝的人物很真實。而這部電影卻令其變成一個灰姑娘的童話,一切都這麼美得合理,一切都變成無可爭議,非常荷李活式的口香糖味道。是否也合你的口味,則很難說。
當畫家妻子提議他的丈夫以一個女性的形象來作為模特兒時,而他拿起那件華麗的女裝,用手輕輕撫摸時,觀眾會被那場戲的氣氛和設計打動了,一切後來引起的變化,便成為劇情的理所當然的前設。我們很順利地走進了Lili Elbe的世界,和他與妻子之間,和性取向之間的選擇,即使只是順流而下的敍述方法,仍然不會感到沉悶,甚至不知不覺跟着導演的鼻子走。彷彿我們也跟着電影的美感,而有種口味被提升的感覺。非常適合高品味人士口味,也幾乎是零瑕疵的作品。對於我來說,卻弱化了本來現實的強大戲劇性,變成了順暢美妙,卻有點沒有高潮和更深入的思考餘韻。如果有聽古典音樂的朋友,導演Tom Hooper成了卡拉揚。
若你不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當然不知我說甚麼。卡拉揚的錄音被指為唯美而沒深度,卻是我其中最喜歡的指揮之一。《丹麥女孩》的導演就像卡拉揚指揮的馬勒第9般令人沉迷於其中。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