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16-2017】
【本報訊】財爺曾俊華今年依舊於年中再推第6期、規模同樣為100億元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並一如早前吹風所指,今、明兩年會額外推出只供65歲或以上長者認購的銀色債券(Silver Bond,即長者iBond),規模未定。上述兩種債券,息率同樣是跟隨本港最近6個月的通脹率而定,不過有專家指出,由於本港通脹正隨經濟轉弱而逐步回落,同時美國展開加息周期,本港存息或會趨上,長揸iBond回報有機會跑輸定存。
記者:梁偉聰 江靖然
於2011年首次發行的iBond,當年正值本港息率低、通脹加劇,政府希望為市民提供一個應對通脹的選擇,故iBond一直被視為派糖措施。但自美國去年底開始加息,銀行息口趨上,本港正處於通脹回落周期。曾俊華昨日預測,本港今年整體通脹率僅為2.3%,較去年的3%明顯為低。
iBond及銀色債券的保證息率分別為1厘及2厘,意味通脹如跌穿此水平,投資者仍可收取保證息率。通脹下滑不單直接影響iBond派息,亦會收窄iBond在二手市場轉售時的水位,故以往投資者短炒iBond,以每手一萬元計,即日沽出普遍可賺近500元,惟今年賺幅可能減少
學者倡增iBond息率
竑策投資顧問董事陳寶明指出,iBond仍為保守投資者首選,但就不建議市民短炒,因預期通脹有機會低至1%至1.5%水平,今年iBond轉售價未必能及往年,故計及手續費投資者會「冇肉食」。他又指,長遠本港存款息口或上升,故長揸iBond的回報亦可能跑輸定存。目前中信銀行(國際)一年期港元定存息率為1.425厘,起存金額20萬元。
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就建議政府,把iBond的保證息率提升至與銀色債券睇齊:「其實iBond升到2厘(保證息率)唔係做唔到,金管局投資去其他地方的債券都3厘啦!但當局比較保守。」去年iBond認購人數創歷年新高,近60萬人,政府消息人士稱,難以預測今年認購反應,指今年市場動盪,市民在投資時會考慮相關風險。至於新推出的銀色債券,模式與iBond類近,惟不設二手巿場買賣,只可長揸收息,如要提前沽售套現,可用賬面價售回予政府。長者可同時抽iBond及銀色債券。
政府推銀色債券,為何不把資源轉搞全民退保?曾俊華在傳媒吹風會上強調,銀色債券與全民退保無關,銀色債券只有數十億元規模,與全民退保年金過千億元投資額分別很大。他指推銀色債券,是由於過去iBond有不少長者認購,私人市場上缺乏類似產品,故希望作示範,鼓勵業界仿效。
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認為,銀色債券對長者來說吸引,雖不能短炒賺茶錢,但相對市場上其他產品風險低,希望每位長者可買到5萬元,亦建議長者兩款債券都抽。
【市民心聲】
朱先生:
「啲錢都係擺返喺自己銀行(戶口)好啲!與其推出銀色債券,政府不如直接畀錢幫基層長者!」
張小姐:
「唔打算買iBond,個rate(息率)咁低,買股票好過啦!以往我連抽都冇抽,屋企人都冇抽,嘥時間!」
葉先生:
「有興趣,過往幾次iBond,我都有抽過幾批,以第一批回報最好……(回報率兩厘)都好過冇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