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經濟增2% 海嘯後最差

星洲經濟增2% 海嘯後最差

【本報綜合報道】新加坡被製造業持續疲弱和中國經濟放緩夾擊,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終值按年升2%,為2009年金融海嘯後最慢增幅。

製造業弱 中國風險增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MTI)公佈,去年第四季GDP終值按年升1.8%,主因製造業委靡不振,去年12月工業生產錄得八個月以來最大年度跌幅。當局維持今年經濟增長預測1%至3%不變,料環球經濟今年將逐步回暖,但擔心出口貿易夥伴中國經濟下行風險遞增而受拖累。新加坡製造業活動顯著放慢,去年全年按年勁跌5.2%,商品生產產業按年亦大跌3.4%。
瑞信駐新加坡經濟師Michael Wan預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未必加推經濟刺激措施。當局會否擴大經濟刺激方案,還要視乎中國經濟會否硬着陸、新加坡失業率上升及核心通脹持續收縮等。今年1月新加坡通脹按年收縮0.6%,連續第15個月收縮。當局調低2016年新加坡通脹目標,從原先負0.5%至0.5%區間降到負1%至0%區間。新加坡元滙率昨日變動不大,兌美元維持1.4水平。新加坡元兌港元則報5.51元。
新加坡經濟轉差,反映上世紀九十年代獲稱「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台灣、新加坡和南韓等高增長時代過去。香港與新加坡一樣同遭中國經濟減速影響,令本港出口業惡化和打擊旅遊業。財政司長曾俊華昨預測本港今年經濟實質增長僅1%至2%。台灣去年經濟增長僅0.85%,創六年最差;南韓去年全年經濟增長僅增2.6%,為三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