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撥一半儲備填數

醫管局撥一半儲備填數

【本報訊】財政預算案公佈,醫院管理局2016/17年度經常撥款減完又加,連同非經常撥款,整體撥款仍達約516億元。但因該局預算下年度開支高達578億元,扣除醫療費等收入後,該局需撥款約一半儲備,即18億元應付開支。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表示,政府需解釋為何要削減醫管局資源,但相信該局透過內部調撥資源,「唔會唔夠錢使」。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政府對病人是涼薄及不近人情,整體公共開支增加11%,但醫管局整體撥款只增加0.1%,令該局要「節衣縮食,新藥新儀器唔買住」,儲備很快用完。
消息人士表示,因應政府內部推出削減資源的「0-1-1」計劃,醫管局2016/17年度也要削減0.5%經常撥款,即約2.36億元;但政府同時按醫管局服務需求,額外增加2.24億元經常撥款,故2016/17年度該局經常撥款約508億元,連同約8億元非經常撥款,包括基本工程儲備開支及資訊科技開支等,整體撥款約516億元。

政府經常撥款減1,200萬

在減完又加後,2016/17年度該局508億元的經常撥款,較2015/16年度經修訂後經常撥款減少1,200萬元。
另有消息人士表示,該局預算2016/17年度開支高達578億元,扣除政府撥款,及預計40多億元醫療收入及投資回報,仍有18億元開支需該局自行填補。據悉,該局需動用儲備填數,2014/15年度該局約有35億元儲備,即需要動用大約一半儲備。為了應付未來數年每年跟隨高級公務員加薪的2億元開支,該局也需要動用部份儲備。
消息人士強調,醫管局服務不受影響,被削減的經常撥款主要是透過資源增值節省開支,又或「部份項目未請到醫生,唔好做住」。
此外,政府預留300億元用作醫療改革,當中2016/17年度預留100億元給予醫管局成立基金,利用投資回報推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因之前立法會拉布而撥款未獲通過。另外亦會於2018/19年度及2019/20年度各預留100億元,分別用作自願醫保退稅以及設立高風險池。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