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失落 - 曾志豪

世代失落 - 曾志豪

其實不但政府失去了這一代的年青人,我們這些成年人,也不能得到年青人的認同。大家有代溝,我不能為了追上年青人的步伐,而無條件的認同、支持年青人所有的想法。
譬如關於對中國的認同。我這一代人,接近40,六四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也是我們覺得香港人命運和大陸相連的憑據。平反六四一直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試金石」,用來檢驗是否同路人的標準。
但新一代的年青人,不但對六四沒有了錐心感情,情況有點像我們對九一八、七七事變一樣,不可能像上一代老兵有那種切膚之痛;他們甚至厭倦六四帶給香港人的所謂「中港命運共同」的包袱。是否平反六四,已經不是他們心中的一杯茶。
由此而來的,便是對中國的冷漠和疏離。我這一代人,雖然也曾陷於「香港人or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但我們仍然認同中國。我們只是反共產黨,但對「文化中國、歷史中國、血緣中國」仍然接受。
我們那一代人,願意回內地交流,例如參加國事學會,參觀國企,了解時政。我們最多移民避秦,但從無想過「港獨」。這不單止是政治現實是否可能的問題,而是感情上,無法把自己從「中國」這個符號抽離切割。
但這一代的香港年青人,不但討厭中共,連帶對「中國」的人民、文化、社會都唾棄漠視。
他們一刀切的嘲笑所有和中國有關的東西:殘體字、劇集、唱歌比賽、中國食品、強國人……他們不單嘲笑,也完全無興趣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因為他們覺得,「別國內政,與港無關」。
他們推崇「本土」,與「外來」區隔;或許「港獨」在現實上不可能,但他們在感情上,不會對拋棄「中國」這個符號,有任何眷戀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