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失敗的Man:戰爭後遺症 - 郭子健

【七筆思議】
失敗的Man:戰爭後遺症 - 郭子健

看《Hurt Locker》和《American Sniper》都描寫從戰場回來會有些後遺症,其實拍電影也會有的,很多人都把電影的現場形容是戰場,原因現場烽煙四起,時間趕急,永遠不夠的錢和時間,每個人都處於極度緊張狀態,無論任何情況都不可以停下來,現場動輒幾百到一千人,真正的千軍萬馬衝鋒陷陣,看上去很專業,卻其實是在混亂中開始在混亂作結,就像打仗一樣,所以拍完一部電影,也就像軍人一樣,停下來,後遺症便一一出現。
這次的拍攝在北京進行,之前已有很多人警告過我,冬天在北京拍戲還要有一個月以上是外景是搵命來較飛,但因為演員期和拍攝期的緊絀根本沒有改期的餘地,所以就算刀山火海也必須照去,雖然已做足心理準備,但當遇上北京53年來最冷的冬天,仍是無法抵抗。最冷的一天體感溫度達零下31度,加上現場每天兩米大風鼓吹到棚景也會動,真實的氣溫極有可能超過零下40,更不用說全無預兆的大雪,還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霧霾,曾經試過一天因為過大的霧霾連特寫也拍不了而停工一天,劇本因應着各種無可預計的情況和時間的緊絀而變動,每天去到現場除了望天打卦還要想怎樣應付當天因改動而出現的問題,整個隊伍都疲於奔命,工作人員一個一個的病倒、受傷,空氣差到極點,基本上只要一病就不會好過來,吸每一口空氣都像自殺,我戴的口罩是加上了電子過濾器的,但回到酒店,全臉全鼻還是黑色的。

痛苦才是最真實存在

副導演前後走了四個,第一副導扭斷了腳,能留到最後的那個副導演是曾經當過軍的!攝影師和第二攝影師眼睛嚴重發炎,武術指導病得失聲眼腫,演員也病,女主角甚至發燒至漏夜送往醫院!大家也逼近臨界點,我每天聽得最多的是「無論怎樣辛苦,戲始終會拍完的!」終於,趕在過年前,一天也沒有超出的情況下,戲真的拍完了,煞科的那一天,沒有怎樣歡呼,沒有興奮,只覺得像死過翻生,因為趕過年的關係,煞科後甚至沒有煞科宴,道別也沒一句第二天,大部份人離開劇組,各自回到各自的家去。
回到香港,我每天都呆着,整個人反應很慢,不想看任何WhatsApp或訊息留言,不想和人說話,每晚都會發夢還在現場,還有處理不了的場口,漏拍的鏡頭,然後一覺醒來,全身大汗,喜然發現原來戲已經拍完了,然後呆呆的在床上,不想起來又再睡不着,走在街上像一切都是慢鏡,還竟然開始適應不了香港的時冷時熱,不想玩玩具也不想拿起小結他,過年也不甚想去拜年,在家一坐可以坐一整天,去電影院看戲也完全沒有感受。回來差不多三個星期,到今天仍是保持着這一個狀態,混混沌沌的,再過一星期左右就要回去做後期工作,但一如《Hurt Locker》的主角,死過翻生反而想回到戰場。坐着發呆的感覺有點奇怪,反倒那種痛苦才是最真實的存在,拍電影這回事跟上戰場一樣,這根本是吸毒!

失敗的Man

撰文:郭子健

志願保護人類,維護世界和平的電影性工作者。

本欄逢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