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 - 鄧達智

斷、捨、離 - 鄧達智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着。
痛失青壯兒子,伯母當年從哭泣淚水深淵中爬起來,全靠旁人不斷以貪、嗔、痴三毒教誨。
港台「講東講西」兄弟拍檔、盛年退休老師李健雄見我年前收拾、捨棄身外物沒完沒了,猶似扔極不盡景況,細碎片言斷語分享日本國近期流行「斷、捨、離」生活態度。
看過讓人咬了兩口肉包子,卻無法吞下去,2016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大熱「天堂無門」,活死人早置生死於度外,努力為煤氣室毒氣殺不死的少年玉成傳統猶太教喪禮,數十小時內徘徊自己與別人生死間(集中營內,生不如死,所謂生,不過苟且偷生多數十天,最終另有新來報到呼吸着空氣的亡靈為他們收屍。)這串參找Rabbi祭師主持喪禮的行動,亦也貪、嗔、痴,每天以百計屍體在他們從毒氣室處理出來,運到火化場燒成灰燼,然後骨灰投入河水消滅個乾淨利索,匈牙利猶太人 Saul難以斷、捨、離,少年並非如他口中他兒子,而是每一個被消滅種族的猶太人的兒子、及他們自己。
信念自己早已死掉了的活死人,那刻,Saul突爾醒覺,不忍斷、捨、離……鏡頭緊貼背後,讓觀眾如影隨形,探究他非常狹窄生存空間極為有限可能性,與過去納粹屠殺故事最大的不同,沒有理所當然製造面對死亡悲情呼天搶地,處理以適可而止,足夠讓觀眾深深感受那份人性殘酷、滅族恐怖。絕大部分集中營囚犯處理以平靜,近乎接受命運安排面向早歸天國,也解釋了二戰猶太人被屠殺的人數比納粹軍還要多,何解死若草芥,沒轉過頭來奮勇一戰?
沒有,當年歐洲猶太人浮生境界至此,塵世離棄了他們,生命斷、捨、離放到上帝的手裏……拿回去,反正祢都不在乎、按照祢製造而來的人類,也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