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電影一直都十分喜歡用Wall Street金融故事作題材,當中不乏一些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近期看過一齣描述有關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的電影,我相信很多金融界的朋友看過這套戲後特別有共鳴,這算是我看過多部以Wall Street的電影中,我覺得最寫實及有Documentary成份的一齣。
在片中,演員不時提及一些產品名稱及行內詞彙時,電影中的故事都會稍作暫停,演員就用我們日常接觸到的事物作比喻去講解詞彙的意思,令所有觀眾都可以清楚地明白戲中的意思,例如,片中就用上一幕莊家跟玩家正在賭場打賭百家樂作比喻,去解釋CDO怎樣導致金融風暴。
起初這抵押債券只不過是銀行/基金經理(莊家)及玩家(投資人)的簡單直接交易,就好似莊家跟玩家在賭枱上玩百家樂一樣。但其後在賭枱後面第一排的幾位旁觀者互相進行外圍投注,分別押注在莊家及玩家身上。
然後,第二排的旁觀者看見第一排幾位旁觀者賭得興高采烈,第二排的旁觀者又互相押注在第一排的旁觀者身上。第三排、第四排,一直下去,到最後的旁觀者,根本不知道賭枱上的莊家及玩家是誰,亦不知道他們正在賭百家樂或是廿一點。
就等於金融風暴中CDO的投資一樣,當中涉及太多層不同的間接交易/投資,到最後的投資人時,都不知道有甚麼實際資產在其組合裏。如果第一層的投資出現信貸問題時,往後所有間接投資第一層的人,都受影響,火燒連環船,一發不可收拾。電影的編劇運用這賭枱比喻,簡單直接講出抵押債券的破壞力,片中提到一些金融產品的名稱,甚麼MBS,CLO……等等,這都是銀行故意較複雜的名稱,看似很厲害,其實好簡單。
其實不單只是銀行會這樣,餐廳、食店也會同樣用很厲害的菜名去吸引食客。前幾天,我到一家法國餐廳點了一道名為「星際奇遇」的甜品,單看名字,已經非常吸引。但結果,又是廚師把一些朱古力醬、Lemon醬,畫兩畫,再加上幾件小蛋糕、馬卡龍及一些乾冰做出煙霧的效果,這就是星際奇遇,實質又不過是甜品拼盤,餐廳完全沒有欺騙成份,只不過菜名比較厲害,願者上釣。
波叔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