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A Channel】食得好 唔止身體好

【POPA Channel】食得好 唔止身體好

一早起身,各位家長最頭痛的可能是要為孩子準備早餐,又怕營養不夠,更怕小朋友扭計不吃,因為香港小朋友的早餐時間真的分秒必爭。2010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一個調查就指有四成受訪家長都曾經表示因為早餐這課題而感到壓力,而且因為時間緊迫,近七成家長最常為子女預備方包作早餐,貪其方便又可以有變化,有時塗果醬、有時夾芝士火腿,不過也有學生只夠時間吃白方包,甚至間中不吃早餐就要上學。

醫生和營養師經常強調早餐有多重要。但是否有吃就行,不吃又怎樣?你又有沒有想過,原來小朋友吃不吃早餐與他的校內行為和學業成績都有極大關聯?

2015年,澳洲非牟利機構Food Bank在當地訪問了532名教師,了解學生沒吃早餐便上學所帶來的問題。結果有九成半的老師認為,學生沒吃早餐會影響他們發揮應有潛能;超過七成老師指出這些學生上堂時不夠集中,而有52%老師更指肚餓的學生容易有行為問題。

其實早在2013年,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Katie Adolphus博士就研讀了1950年到2013年間36項相關論文,發現學生在上學前進食營養豐富的早餐,能提高認知能力,更集中精神上課,學業成績亦自然比較好;相反,沒吃早餐或早餐營養不均衡的同學在上課時會精神渙散,行為問題亦比較多。

沒吃早餐所以沒體力也沒精神上課,影響學習進度,這點我能明白。可是沒吃早餐會有行為問題,孰真孰假?

是真的,因為經過一夜安眠後,身體內的營養幾乎已耗盡,葉酸和維他命B12不足有可能會導致情緒低落,而欠缺鐵質則會導致精神不能集中、語言學習困難、記憶力衰退等。當學生不吃早餐,營養沒有得到補充,自然容易情緒低落,從而產生不快、害羞、自卑,甚至憤怒等情緒,最後有機會演變成行為問題。眼見很多學生因為沒吃早餐便上學,因而影響學習和行為表現,英美、澳洲和新西蘭等國家都有政策為中、小學生或低收入家庭的學童提供免費營養早餐,確保他們不用空肚上課!

「哦,好在,我每日都有畀阿仔食方包做早餐嘅。」呃……有吃固然比沒有好,但其實吃什麼也很重要。美國學者Caroline R. Mahoney曾經進行實驗,研究小朋友進食不同早餐的影響。粟米片這類即食穀類製品跟燕麥片聽來分別不大,連Dr. Mahoney的研究都指對比不吃早餐,進食這兩款早餐都對兒童認知發展,特別是空間記憶、短暫記憶和聽覺注意力有正面影響,不過研究亦指出燕麥早餐含有更多纖維及蛋白質,升糖指數會較低,能更持久地為小朋友提供能量,相反,吃粟米片類早餐的話,年紀越小的小朋友,越快感到肚餓。

「咁肚餓咪食野囉,無問題架。」問題在於小朋友可能未到午飯時間已感到肚餓,上課自然會分心,還會大大增加他們吃零食的心癮。你可能會覺得「食少少零食,開心吓無壞」,但原來有些零食,除了對身體健康有壞影響之外,仲會對成長中的小朋友造成一些你想像不到的傷害,想知更多,請留意下一集。

POPA Channel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popachannel
POPA Channel網站: http://pop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