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蝕2.4億 稱已看到曙光

思捷蝕2.4億 稱已看到曙光

【本報訊】思捷(330)昨公佈中期業績,零售表現繼續錄得改善,惟受批發業務疲弱拖累,加上宣傳開支增加,由盈轉虧半年蝕約2.4億元。集團行政總裁馬浩思坦言,批發業務市況多變,前景難以預料;但他認為集團自2011年宣佈轉型起,現時「已看到曙光」,仍然對業績感到滿意。
思捷昨公佈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半年業績,收入跌13%至93.2億元,錄得2.4億元虧損,符合市場預期。若以固定匯率計,上半年收入僅跌0.4%,為過去4個財政年度以來最好成績,其中零售收入增長6%,惟批發業務收入減少11.4%。

港年內無意開新店

馬浩思在會後對記者表示,對零售表現持續改善感到滿意,反映思捷轉型後推出的新產品,獲市場、特別是德國消費者認同。不過,批發業務轉型步伐較預期中慢,他解釋,批發生意涉及百貨公司、特許經營店等第三方經營者,關店速度不能直接控制,他預期來年批發規模繼續減少,但難以預測具體情況。
在中國市場,批發業務上半年淨銷售面積大減41.6%,收入(扣除匯率影響)跌40.9%。馬浩思指,中國零售環境自去年中轉弱,加上不少店舖位置不理想,電子商貿亦被搶走生意;他希望把逾半店舖遷到較佳位置以吸引人流,又認為產品並非不適合中國市場。
現時,思捷在香港直接管理15間分店,馬浩思表示,本港零售業轉弱,加上不少分店剛開業一段時間,故年內無意再開新店,亦沒有業主主動減租「租金仍然相當昂貴」。集團財務總裁鄧永鏞則指集團出售九龍灣總部的7.3億元收入於下半年入賬,租回相關物業的租金一年約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