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廚餘水救活凋零橙樹

醫院廚餘水救活凋零橙樹

【本報訊】九龍醫院自2013年引入廚餘處理機,將每日從九龍醫院、眼科醫院和佛教醫院收集的近500公斤廚餘,利用酵素分解成液態廚餘水,當作污水排放,變相減少固體廢物棄置,緩減堆填區壓力。去年暑假,醫院更將廚餘水當肥料,除供應院內花草樹木,更歡迎院方職員自取,有醫生大讚廚餘水養份充足,快枯萎的橙樹也因而重生。

職員可領取自用

九龍醫院膳食部主管胡靜娟指,該院屬療養式醫院,膳食較清淡,故沒廚餘機無法分解的豬扒骨、雞髀骨等大骨頭。院內職員將廚餘倒進機器,約24小時便能完成分解,變成水狀肥料,也沒有異味。廚餘本為食物,含大量營養,醫院自去年暑假開始,試行向醫院醫生、職員提供廚餘水當種植用肥料,並供應院內花王施肥。九龍醫院正座對開花園,杜鵑花嬌艷欲滴,正是用廚餘水施肥,更省下約兩成原用肥料。
該院質素及安全總監、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林震,是取用廚餘水的醫生之一。他說自己家中種植多種水果如橙、檸檬、提子等,廚餘水大有成效,當中一株只剩數十片枯黃樹葉的橙樹,施肥一、兩星期已見起色,持續半年後橙樹重生,枝葉茂盛翠綠;檸檬樹更結出巨型檸檬。
胡靜娟說,欲領取廚餘水的人員需自備容器,暫時沒限制取用量。九龍醫院現時每日派發約100公升廚餘水,餘下要當作污水排放,她強調是合乎污水排放限制。醫院暫無計劃向公眾派發廚餘水。
■記者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