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錢 - 李純恩

一塊錢 - 李純恩

到了汶萊,經常聽到「一塊錢」。
汶萊居民看病,付一塊錢,全包,當地醫院醫不好,可以去外國(比如新加坡)醫,除了病人的開銷,國家還出錢讓病人帶一個人去照顧,那個人每天還有五十元新加坡幣生活補貼。在夜市吃東西,不管吃什麼,都收一塊錢(一塊汶萊錢大約五塊港幣),四串雞肉沙嗲一塊錢,一個烤雞翼也是一塊錢。坐巴士,坐水上的士,也都收一塊錢。若是國民想起房子,跟政府去申請土地,不論大小,也是一塊錢,這一塊錢算是土地租金,有的租九十九年,有的租六十多年,反正一塊錢租給你,房子怎麼蓋,蓋多大是你的事情。香港人聽了就會說,那我圈一大塊地,起樓出售或放租,不就發達了?這麼聰明,在汶萊是沒有用的,因為汶萊房子不值錢,政府起的公屋,每月只收兩百元租金,人人有屋住,做地產也沒生意。
汶萊朋友說,這就是汶萊人的生活,很便宜,但收入也不高,一個普通公務員月薪不過兩三千元,維持基本生活剛剛好,想奢侈則也不用想,大企業大生意都是國家的──也就是皇室的──要發達輪不到老百姓,於是定定性性懶懶散散過日子,上班遲到不要緊,下班早退也理所當然,無甚上進的概念。年青人若是讀書成績好,國家出學費出生活津貼送他們去外國讀大學,讀完以後有了上進心,便也不回國了。於是這個國家雖然極富,但讓人感覺不到,城市裏像樣的現代化建築都看不見一幢,市中心不過像個普通南洋小鎮,飲食起居近乎簡陋,跟想像中的石油富國印象有巨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