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無印良品(Muji)在港不乏捧場客,社長金井政明早前接受訪問指,近期港零售轉弱,但公司主要服務本地客,故對其影響不算大,整體銷售額仍有增長,只是增幅略放緩。金井政明認為本港生意遠未見頂,考慮在港引入書店「MUJI BOOKS」,零售及餐飲店面亦會穩步增加。
記者:江靖然
零售市道不景氣,內地旅客數目顯著下跌,不過金井政明稱,雖然旅客減少的確令店內人流下降,但對整體業務的影響輕微,皆因區內分店主要服務本地客為主,售賣日常用品居多,故目前各區分店每月的銷售額仍然錄增長,「我不擔心利潤會下降,銷售額仍未到頂,長遠香港的業務仍有增長空間」。
售價有下調空間
目前無印在港有15間分店,金井政明稱,未來仍會開新店,惟無披露具體開店目標,僅稱會以「穩健模式」發展。
不少零售商自去年暑假檔期開始,已陸續推廣優惠吸客。無印會否亦以減價作招徠?金井政明稱,各地無印的產品定價,均是隨日本售價進行調整,強調集團會以「合理」價錢定價,不會打減價戰。但他承認,目前無印的售價並非最「完美」,有下調空間。
除零售業務外,2013年無印旗下首間海外「Cafe & Meal MUJI」落戶銅鑼灣,至今在港島及九龍區開設共3間分店。金井政明表示,餐飲業務備受本港顧客歡迎,未來會續開分店,暫未有明確開店目標。此外,去年11月品牌亦於台灣南部開設首間海外書店「MUJI BOOKS」,售賣以「食衣住行育樂」為主題的中、日文書籍及雜誌。金井政明稱如營運情況理想,會考慮把書店引入本港。
化妝品銷售比例升
不少港人家中或至少有一、兩件無印產品,到底無印多年來在港「最賣得」的產品是甚麼?金井政明表示,不同種類的產品都各有客路,以年輕一輩為例,他們最愛的是文具及食品;而其實本地熱賣產品從來變化不大,但留意到某些產品佔銷售比例正在提高,例如化妝品、家居用品等。「雖然產品沒有貼上品牌標籤,但用家自然會體現到它的價值,展現其個性」。
至於近年市場上有不少「熟口熟面」的產品模仿無印,金井政明表示,從不擔心產品被抄襲,指在日本其實也有這種問題,但對業務影響不大:「即使能模仿外型,但無印背後的概念和構思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