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投資細價股風險較高人人識講,但原來不少由「大孖沙」做大股東的股份,或有藍籌作「光環」的大價股,由高位至今累跌逾90%的例子,亦比比皆是。電盈(008)、有線(1097)及思捷(330)曾是不少股民惡夢,至今一直未能重返昔日高位。有基金經理直言,不少「墮落天使」難望有翻身之日,提醒股民即使買藍籌股,都要識止蝕。
記者:岑梽豪 黃翹恩
細價股暴跌逾90%,在香港已見怪不怪,而大孖沙旗下股份雖不似細價股般經常大幅波動,惟一旦跌勢已成,卻幾乎是返魂乏術。綜合專家意見,這類股份下跌,不外乎公司無心經營,又或者時代變遷令公司經營模式受挑戰甚至被淘汰,以及宏觀政策改變,公司轉身不及。
大家族做生意似「羊群心態」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認為,本地大孖沙家族生意當年逐步僵化,希望發展新事業找出路,如電盈主席李澤楷及九倉前主席吳光正,趁千禧科網熱潮時,涉足互聯網業務,但「始終唔係做嗰行」,本地許多大家族根本不懂如何做新經濟生意,更似是一種羊群心態,「人做我做」。至於李澤楷之後「空手入白刃」鯨吞香港電訊,更傷盡股東的心,「用很高估值收購,最後欺騙咗股民,呃晒原本香港電訊股東」。
基金經理:藍籌亦要止蝕
思捷亦令不少人損手爛腳,尤其是當年大股東邢李㷧,多次大手沽貨仍無礙股價向上,最終在他沽清所有股份後,思捷業績即開始轉差,股價自此大瀉,一眾從邢氏手上接貨的基金「無仇報」。中投傲揚精選基金基金經理溫鋼城提醒股民,買股票即使是藍籌股,都要識止蝕,「10年前邊有人會估到思捷變成咁」。
他指出個別熱門藍籌股,多出現在基金的十大持股內,當股價累挫50%,基金經理會「不問價」沽貨,否則難向客戶交代,結果此舉令股份跌幅加劇,溫鋼城稱一旦基金沽貨後,基本上不會再吃回頭草,「股價無㗎喇,基金不會再信、再買」。至於另一勁跌藍籌股利豐(494)亦自高位累挫八成,過去憑作為外商「買辦」一角,風光一時,然而時而勢易,互聯網發展令外商現時已可輕易直接從廠家採購,利豐角色漸被削弱,優惠可謂「一去無回頭」。
不過,有些股份雖目前經營環境有變,惟將來未必全無翻身機會。如受累中國打貪的濠賭股,譚新強認為並非完全絕望,只要日後轉向發展消費型旅遊,加上開發橫琴,可望帶動澳門旅遊業。溫鋼城則稱,濠賭股再跌空間有限,有望慢慢回升,但很難重回昔日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