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道停車場 - 左丁山

美利道停車場 - 左丁山

中環缺乏甲級商廈,寫字樓租金長期高企,難以下跌,係中環人嘅共識。以前林鄭月娥係發展局局長,講過要改建林士街停車場、美利道停車場為商廈,久久未能成事,林鄭又將政府合署西翼、中環街市保育,不拆建,不改建,結果成績全無,中環街市搞到今日咁嘅醜怪模樣,真係睇見就眼冤,特區政府浪費香港寶貴土地資源,莫此為甚;林鄭一時衝動,要保育永利街,咪又係唔湯唔水,無人得益!
好了,政府拖拉幾年,卒之在一月中建議改建美利道停車場,向中西區議會諮詢,點知據報又有人反對,就係「逢建必反」嘅「環保觸覺」,「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講:「若政府在得不到區議會支持下,仍堅持推行計劃,霸王硬上弓,希望政府不要逼市民上街,甚至暴力抗爭。」(信報:二月十二日,A11版)
呢位譚凱邦先生以反「興建」出位,呢次以「加劇屏風效應,窒礙空氣流通,加重交通負擔」為理由,反對政府向城規會提出嘅「改劃土地用途」建議,實在係濫用諮詢程序,阻住地球轉。
所謂屏風效應,學術界及建築師已研究多年,絕非隨口噏用嚟嚇人嘅名詞,現代規劃師與建築師懂得如何尋求土地使用效率與阻礙空氣流通之間,得到平衡,左丁山在置地公司嘅歷史資料圖片之中,認為1930年代嘅中環建築群最有古典美感,最有「空氣流通」性,但那些年香港只係一個轉口港,繁盛與國際地位遠在上海東京之後,廣州人都不屑搬嚟香港居住。80年後,香港已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中環風貌亦隨之而變,但密集程度仍與曼赫頓有距離。香港21世紀之「工廠大廈」就係寫字樓,有寫字樓才可提供工作地方,為就業作後勤。有不少對環保着迷之二三十歲嘅年輕人以為回歸新界農業,不興建高樓大廈,就係夠環保,夠時髦,要知道,香港即使有咗全民普選特首,全民普選立法會,還是要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可以有機會開展專業、事業、職業。香港發展農業,只可當業餘興趣(如石鏡泉),如視為公共經濟政策,係蠢人講笨話,如以環保為藉口阻止中環覓地興建甲級商廈,亦係打橫嚟講,不排除另有目的,為寫字樓加租提供溫床。中西區議會如果反對改建美利道停車場,啲議員要逐個向選民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