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面角度看,《名利場》荷里活專號不厭其煩重複自己的作風,可以稱為念舊──不是同一條公式用了又用,而是直頭再印一次已經出版過的圖片,譬如那些大陣仗封面,隔三年五載便一本正經來個回顧,絕對不怕讀者識穿他們山窮水盡。今年搞女集中營為了平衡陰盛陽衰,從倉底摷出十三幅小生舊相,美其名曰小鮮肉剛上架就獨具慧眼搶先報導,真是欲加之功何患無辭──根本幾乎每期都有新人推介,但凡生得有幾分姿色的男男女女不愁沒有登上版面機會,走雞者萬中無一,鉅細無遺集腋成裘,講到底一點都不值得標榜。以一九九五年的里安納度狄卡比奧打頭陣,補鑊意味更昭然若揭,人家千辛萬苦終於修成正果,他們果斷抽水索油。
不算正式大紅的Terrence Howard無端端發達得到一版,顯然被當成擋箭牌,格開蓄勢待發的「太白」毒箭,種族歧視這罪狀在美國非同小可,麻煩可免則免。男大十八變,十五年前的積嘉蘭賀固然和現在周身肌肉的鐵男判若兩人,但要選面目全非獎,得主倒又輪不到他:亞軍湯哈迪的眼耳口鼻,在半齣戲戴住面罩的《末日先鋒:戰甲飛車》你可能看不清楚,請相信我,成名作《Bronson》和近作《大時代》裏的他,都跟那張拍於二零一零的生活照大纜扯唔埋;而冠軍賴恩高斯寧,十四年前是個由頭到腳BB肥的黑髮鄰家男孩,誰都猜不出體內藏着一隻金光閃閃的性獸。至於變得最少的,我認為是丹紐爾基格,不論十八年前演英國畫家范西斯培根的同志愛人,還是現在風霜滿面的占士邦,化了灰都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