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講中港矛盾 - 曾志豪

《美人魚》講中港矛盾 - 曾志豪

香港影評對《美人魚》的主題,大都認為是「講大愛講環保」,但大陸的影評,五花八門,而且見解深刻,當然如果你不認同,便會覺得是「諗多咗」。
譬如「美人魚」究竟有甚麼隱喻?表面看是講述一個古老傳說的物種,用來表達環保議題,但內地有文章卻解讀為「中港關係」。
因為電影中的設定,人魚本來也是人,不過環境劇變,進入海洋,雙腿轉化為魚尾,才有「人」和「人魚」之分。
大陸影評認為,這明明是說,香港人和大陸人本來都是同樣的中國人,但因為環境改變——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所以香港人也就成為了人魚,和大陸人產生隔膜。
你看,這個解讀是否非常創新?而且講得通,因為影片中,人魚(即香港人),是被陸上人類(即大陸人)欺壓,這豈不是和現實情況相似?
另一篇影評更有趣,劇中人魚居住的場所是一艘漏水擱淺的破船,人魚聚居一隅,被各方壓迫。影評認為,這是影射香港人的現況,(對,大陸的影評紛紛從這部電影看到香港的處境),認為香港人受到各方圍困欺壓,唯一出路便是回到大海。而大海,被解讀為「大陸」。
當然,這個結論不可能受到香港人認同,因為這是最敏感的「融合」話題;不過說香港是一艘擱淺的破船,倒是有幾分真實的淒涼感。
本來我一直耿耿於懷,星爺的作品沒有了以往機智爆笑的台詞,直至我看了一篇影評。文章說,周星馳的搞笑,很多來自幽默的台詞,但這些台詞有很強烈的地方色彩,不少gag只有廣東人甚至只有香港人才懂。舉例,「聞西……你都係叫我全名達聞西」。若要走得更遠,便只能摒棄這些對白。
那為甚麼《美人魚》又有「做雞」的錯摸gag?因為,做雞,是全國通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