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於去年底把供應方改革(內地稱之為「供給側改革」),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顯示「供應」將成內地經濟改革新焦點。我們預期當局將推出更多供應方改革措施,這勢將為捕捉改革題材的投資者提供契機。
簡單來說,供應方改革(supply-side reform)是從供應和生產方面入手,調整經濟結構,矯正勞動力與資本等各生產要素的扭曲情況,以促進經濟增長及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現時相關改革最急需解決的,就是存在多年、情況日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內地目前多個行業均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形成原因既是結構性,也是周期性。對於整體經濟而言,產能過剩會引致資金錯配、不良資產上升、生產效率下降、企業虧損擴大等問題,若情況持續,將影響中國經濟改革成效。
中國領導層相當清楚,解決產能過剩的任務刻不容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11月以來,多次重申供應方改革的重要性;國家總理李克強單在今年1月,也為化解過剩產能召開了數次會議。在1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更要求在近幾年淘汰落後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再削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並嚴格控制新增產能。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實施供應方改革的過程中需面對不少挑戰,例如就業與壞賬。中央除了協助下崗工人轉職及提供補助外,亦應鼓勵企業透過併購以減少不良貸款,務求多管齊下解決推行改革有可能衍生的問題。
我們預期,中國當局或於兩會前後,公佈更多、更果斷及更全面的供應方改革政策,鋼鐵和煤炭將是最優先整頓的行業。若中國能在未來數年成功推行改革,將可使經濟轉型至更佳的可持續增長模式。
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
在香港,資料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刊發。此資料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所審閱。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基金價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原本投資金額。投資價值亦可能受到匯率影響。文內所有分析均由貝萊德就其本身目的取得,並可能據此行事,所取得的任何研究結果僅屬偶然。文內所述觀點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予以修改。有關觀點不一定反映貝萊德集團旗下任何公司的意見或其意見的一部份,且不保證其準確性。
©2016 BlackRock, Inc.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