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北海道瑞典山 冰床雪枕過夜

【旅遊籽】北海道瑞典山 冰床雪枕過夜

【旅遊籽:浪迹遊蹤】
在亞熱帶地區長大的人,對雪總是情有獨鍾,有無限嚮往。看到雪,浪漫情懷上腦,對香港大帽山上乍現的結霜冰粒毫無遐想,只想起愛斯基摩人的極地雪屋。幾年前曾到瑞典的Ice Hotel,雪屋形狀的房間比電影《Frozen》Elsa公主宮殿的造工更極致。瑞典太遠,那麼北海道吧!上至特色酒吧,下至床鋪家具也用真冰雪製造。地方細細,卻一定滿足到你睇雪玩雪的願望。

作為典型香港人,對會落雪的冬天自然無限神往,剛在札幌市做完雪祭義工製作冰雕,在攝氏零下十度的室外工作覺得無難度,在寒天雪地下過夜是甚麼滋味?衝動之下預約了北海道一個冬季限定一個多月的Ice Hotel,酒店房間從外到內也由冰雪所做,住雪屋睡冰床挑戰人體極限。怎知前往當天遇上大風雪,位於雪地的酒店暫停營業,擇日再去房間又告爆滿。
死心不息,風雪過後出發,沿途還是飄雪紛飛,氣溫正值零下二度,風大頗冷。從札幌坐JR到石狩太美站再轉的士,到達位於札幌市東北面的「瑞典山」地區。下車後眼前並沒有令人震撼的景色,只有似在雪地長出來的四間半圓形雪屋,一間酒吧、三間不同主題的「雪房」,地方細細,感覺似迷你展覽廳多於酒店。

位於北海道石狩當別町的Ice Hills Hotel,住宿一晚二千多元,喜歡冰雪的人一定大呼過癮。圖為酒店職員和冰屋鬼馬合照。

赴瑞典考察 學元祖建築技巧

走進雪屋中卻是另一番光景,牆壁以雪製成,水吧、吧枱由冰叠砌,層層叠叠的冰塊透着冷艷藍光,以冰砌成既高且厚的牆滲入自然日光,天花板垂着冰吊飾,森冷的冰塊美得叫人着迷。身穿厚衣的bar tender在冰吧枱後上下搖晃着調酒器,倒進冰杯的除了是cocktail,更是種美妙的氣氛。常覺得,北海道的冬天是平易近人的,沒有冰島的寂靜無垠、少了份北極的陰鬱。這裏的天空沒有壯闊北極光襯托,但明麗陽光常伴,小小冰屋讓人感溫暖。
Ice Hotel是每年期間限定的酒店,兩年前開始每逢年尾,幾間當地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和酒店就合作製作雪屋,邀請曾參與雪祭、經驗豐富的冰雕設計團隊和本地學生一起參與整個工程,以一個月時間創造每年也重現的精緻建築。「幾年前我跟我團隊曾到瑞典卡斯亞維村(Jukkasjärvi)的Ice Hotel考察,學習他們砌雪屋的技巧,他們春天時會從附近的托爾河挖掘出冰塊儲在冰庫,待年尾建冰屋酒店時用些;除此之外,也使用機器特製冰雪,我們則盡量使用天然雪。」Ice Hotel的其中一位負責人兼冰屋設計師濱口絹道本是冰雕家,有17年參與雪祭經驗,到瑞典看過Ice Hotel的始祖後,便希望在同樣是漫天雪地的北海道,砌出「日本特色」的雪屋。

提供羽絨被袋 「沒有想像中冷」 

位於北極圈卡斯亞維村的Ice Hotel已有27年歷史,除了每年固定的18間Ice Room外,更有具暖氣的酒店房間。當別的酒店只有三個房間,規模不大,但每個周末也有遠道而來的日本遊客入住,以為是當地人天生習慣天寒地凍,所以連冰床也肯瞓,走進雪屋才發現室內氣溫比外面和暖得多,起碼高攝氏4至5度,「起冰屋的其中一個竅門是在天花板鑽孔,讓室內外冷熱空氣對流是雪屋保暖元素,屋中雪做的牆壁也能把熱能反射回屋中,阻止熱力散失。雪本身是絕緣,所以雪屋其實沒有想像中冷的!」濱口絹道解釋道,接着取來供過夜遊客使用的羽絨被袋,親身示範在雪屋取暖之道。
屋中靠人體自然發熱,氣溫維持正常不過冷,怕是怕夜晚人有三急難上廁所,皆因房裏並無洗手間,需要半夜爬出睡袋,穿上厚褸,走到50米外由酒店設置的safe house(安全屋),「安全屋有暖氣、洗手間、沖涼房和睡房,設備齊全,若在雪屋太凍支持不住或有生理需要,也可到safe house去。」想到要在零下十幾度的深夜,從冰床起來走到外面只為去個廁所,就慶幸當晚毋須在這裏過夜。畢竟我不是小龍女,寒玉床還是留給骨格精奇的人。

以顏色卡紙和冰塊營造發光效果,有種糖果色的浪漫。

以大大小小的水晶冰球裝飾房間,如置身夢幻仙境。

冰床有羊毛床褥,酒店亦提供羽絨被袋,但不是人人抵得住。

由負責人兼冰屋設計師濱口絹道設計的Ice Step是兒童房,冰床放在以冰磚砌成的階級上,寓意小朋友步步向上,走向光明前程。

當別町的冬天在下午5時前就入黑,晚上發亮的冰屋超美,冰牆外掛上贊助商的橫額。

到訪時剛巧碰上維修工程。在冰天雪地起屋和用電,嵌在牆上的燈箱一壞,便要把冰雪逐塊切下砍掉重做,非常費功夫。

原來冰屋中的電線都藏在床底,電線封了厚厚的膠紙,減少損壞機會。

Ice Hotel只冬季限定一個多月,三月過後便以挖泥機推倒拆卸,讓冰雪回歸大地。

濱口絹道平日兼任bar tender,為遊客調製雞尾酒。Ice Cocktail雞尾酒(右圖),用冰杯盛裝,似一件藝術品,杯邊的冷與酒的微溫,入口融合成冬日之味。$69

Ice Hills Hotel
https://www.facebook.com/icehotelintobetsu/

20人一個月砌四間屋

1.愛斯基摩人習慣徒手將雪塊按規律堆砌成圓拱形狀,毋須任何支架承托。濱口絹道稍微改變傳統方式,先以大型拱形鋁架結構作為冰屋的基底。

2.按冰屋形狀堆起木板,再把雪蓋上,雛型完成後,再取出木板,大大減少用雪量,雪牆薄而堅固,又可增加屋內面積。今年北海道降雪量比往年少,酒店差點不夠雪用。

3.按需要把冰塊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冰磚,由底層開始,以一定規律把冰塊堆砌至屋宇形狀,每叠好一層就加水讓冰磚黏合,作為冰屋前後的大牆壁。

4.把頂部凸出的冰磚斜角削下後,用雪覆蓋,塑造成圓頂。屋頂鑽洞作通風口,讓空氣流通產生熱力。四間冰屋約用上1,000塊冰磚和15噸雪,共20人以一個月時間砌成。

玩盡冰天雪地

雪上衝鋒車
對只參觀不住宿的人來說,Ice Hotel各種遊樂設施好像更吸引。跟教練坐雪上電單車或是自己駕駛在附近樹林繞一圈皆可,又可報名上堂即學即玩。

冰上香蕉船
香蕉船通常在水上玩,原來雪地上玩仲新鮮。工作人員用雪堆起幾米斜坡,香蕉船衝落「冰上滑梯」,刺激!

凍到震婚禮
在Ice Hotel搞埋婚禮,凍係凍啲,但浪漫和愛,怎能以氣溫來衡量?

有冰一齊砌
製作冰雪酒店是全民運動,除了邀請雪祭冰雕設計團隊參與外,本地小學生也砌埋一份,與眾同樂。不過住客和遊客冇份玩㗎。

TRAVEL MEMO

•機票:香港航空直航札幌,單程經濟艙連稅$4,750起,查詢: http://www.hongkongairlines.com/
•滙率:100日圓約兌6.86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香港航空

記者:王秋婷
攝影:楊錦文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