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條Q&A乙肝病毒知多啲慎防感染

5條Q&A
乙肝病毒知多啲慎防感染

近期有求肝病人是源於乙型肝炎惡化,究竟乙肝是如何傳播?帶有乙肝病毒是否一定會惡化至要換肝?注射了乙肝疫苗是否就終生免疫?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表示,本港約有8%人口即近60萬人帶病毒,若病情控制差,約有30%至40%會惡化至肝硬化或肝癌,或會因暴發性肝炎致肝衰竭,要換肝保命,故建議帶乙肝病毒人士要定期檢查,監控病情。非乙肝人士應盡快注射疫苗作預防,認識以下「乙肝Q&A」有助預防感染。
記者:梁麗兒

問:【乙型肝炎是如何傳播?】
答: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經血液及性接觸傳播,與乙肝人士同枱食飯並不會受傳播。當母親帶有乙肝病毒,分娩期間,胎盤脫落及不健全,有機會經母體血液將病毒傳播給嬰兒。母親的病毒數量越高,嬰兒中招風險越大。此外,與人共用受該病毒污染的針筒、剃刀,或帶傷口接觸乙肝人士的血液,都可受傳播。

問:【如何預防感染乙型肝炎?】
答:市民應驗血了解自己是否已感染乙肝病毒,若沒有帶病毒,應及早注射疫苗。惟疫苗只有90%保護,加上並非終生免疫,最好在接種每5至10年後再注射加強劑。另外,無論有否帶病毒,都應該妥善處理傷口,避免傳播或感染病毒。乙肝人士進行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可減低播毒風險。
女性接受婚前或產前檢查,可知道自己是否乙肝人士,現時嬰兒出世便會注射乙肝預防疫苗,若母親為帶病毒者,嬰兒要額外注射一劑丙種球蛋白,以中和及減少病毒數量。另一新做法為乙肝孕婦在分娩前1個月,若病毒量高,可考慮服用抗病毒藥物,壓抑其病毒活躍度,減低傳播子女風險。

問:【帶乙肝病毒是否最終都要換肝?】
答:乙肝人士一生的病情會有幾個階段,第1階段是出世至10多歲的「沉靜期」,因免疫系統未成熟,身體不會將該病毒視作敵人,此時多數不會病發。20多歲至40歲屬「鬥爭期」,免疫系統會與乙肝病毒打仗,鬥爭期長短因人而異。若打仗時間太長,可令肝臟受損致肝硬化,也有人有幸與乙肝打仗約1年,病毒量變低,免疫系統便停工,踏入和平期,直至年老時病毒也一直無活躍。另有部分人會在40至50歲打後出現「再活躍期」,身體繼續與乙肝打仗,傷害肝臟。與乙肝打仗時間越長、越嚴重,或病毒在中年後再度活躍,均影響患者健康及壽命,整體有30%至40%病人會有肝硬化或肝癌,也有人因暴發性肝炎,引致肝衰竭要換肝,但風險低於一千分之一。

問:【肝炎病發有什麼症狀?】
答:乙肝人士出現慢性肝炎的症狀並不明顯,其中疲倦及胃口差等或不少都市人都有。至於其他症狀包括黃疸如眼黃、膚色變黃,或體重下降等,都屬病發後期。故乙肝人士應每3至6個月進行檢查,透過驗血測試,評估病毒數量及肝功能,了解病毒活躍情況,以及早用藥壓抑病毒活躍。

問:【乙肝人士的禁忌?】
答:乙肝人士在鬥爭期與病毒打仗時,或要長時間服藥,抑壓病毒數量及活躍程度,例如連續服藥8至10年。期間要按醫生指示服藥,避免「食吓停吓」,令病毒出現抗藥性。自行停藥隨時會令病毒反彈,更要避免,也不要盲目相信坊間聲稱補肝的產品,當中部分成份或來歷不明,或含中藥成份,過往更曾有病人在服藥後誘發肝炎,加上至今無研究證實這些產品的有效性。
雖然沒有研究證實睡眠或飲食習慣會增加病發風險,但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始終對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