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選舉的碎片化與自立門戶(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香港選舉的碎片化與自立門戶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過去個多月來,我最留意的是選舉:香港有新界東的補選,美國也有兩黨的初選。坦白講,美國總統初選觀賞性比香港的補選高許多。我這樣說不是因為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也不是想暗示香港沒有選舉政治的土壤。
今次美國初選,共和黨殺出了一個特朗普。另一邊廂,民主黨的一方,本來呼聲甚高的克林頓太太希拉莉,也被左翼的桑德斯後來居上。事實上,特朗普不但顛覆了共和黨的秩序,他更壓倒性地勝出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雖然這個州的初選結果,參考價值只屬一般,但對於共和黨這個別號「老大黨」(Grand Old Party)的小圈子,由一個建制外人奪得政治上的主導權,實在不可思議,尤其是當其他候選人如前總統布殊弟弟傑布.布殊花費了上億元的廣告費,也動搖不了特朗普的領先位置,相信共和黨內的既得利益集團,現正感到不知如何是好。
有分析指,特朗普的發言中的用詞,連小學生也聽得懂;相信特朗普無論在議題和溝通策略上,都經過精心計算。依我個人觀察,過去廿多年來,除了極少數如前眾議院議員保羅(Ron Paul)可以真正牽動一場運動,共和黨候選人都沒有能力激活相對低調和被動的選民。特朗普今次卻成功以民粹和含糊的意識形態,促成了一場運動。我不知道後世會怎樣去形容「特朗普現象」,但肯定從今以後共和黨會走上更民粹路線,甚至久久不能撥亂反正。
有評論形容,共和黨的初選向來都像一場拳擊比賽,是君子競技(Gentleman's Sports),特朗普卻將世界摔角聯盟(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的技擊方法引入,徹底改變了比賽的秩序。共和黨候選人之間的明刀暗箭,早已超越了君子之爭。甚至去到一個地步,候選人卡爾遜在上月一次的電視辯論中,要借已故列根總統的名言,提醒其他候選人:「共和黨人不打共和黨人(Thou shalt not speak ill of any fellow Republican)。」

讓政府更有效地分而治之

在另一邊廂,桑德斯也令到本來以為穩坐釣魚船的希拉莉選情急轉直下。要知道,民主黨的票源不外乎年輕人、女性和少數族裔。民調顯示,桑德斯在這幾個大範疇,支持度都不比希拉莉低,甚至要比希拉莉高,要出動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站台,叫女人支持女人。有理由相信,民主黨的初選最終可能會由桑德斯勝出,希拉莉最終仍是不能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
美國總統選舉在初選階段,雖然無論是過程抑或結果,總有教外人感到迷惘的地方,但明白了遊戲規則後,其觀賞性極高,就像爭奪掌門之位。將同樣標準放諸香港,我會形容港式選舉,像不同門派的武師在表演自己的功夫,沒有拳腳往來;候選人大多數沒有拉攏對手支持者的意圖和行為,只要成功穩往自己票源,因為比例代表制下,選舉的結果其實早有定數。客觀結果是政團之間就算有強力部門在背後協調,也會趨向碎片化,難以形成任何形式的大規模運動,並在一定程度上讓行政主導政府更有效地分而治之。
今次新東補選,建制派在協調之下,明顯支持的候選人就只有一個,而那唯一的候選人,雖未必會得到其他建制派以及鄉事派真心動員,估計選票仍然集中,勝算較高。另一邊廂,民主和本土派候選人,互以棄保來博弈來拉票,雖說這種鷸蚌相爭現象只會在補選中出現,但今次的結果將對不久將來的立法會選舉有指標作用。所以,相信本土派會寸步不讓,要是有所成績,從今起將與傳統民主派正式切割,自立門戶。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