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2月15日星期一晚上在蘋果網上留言,指控:
今日陶傑的專欄題目是《只有黑白,沒有中間》,林夕標題中提到「口罩」,高慧然的標題中提到「魚蛋」,讀者以為卒之有名采作者(筆者)談論年初一晚旺角發生的騷亂事件。誰知又是故弄玄虛,誤會一場。名采的作者除了李碧華、曾志豪、陳也之外,無人發覺年初一晚旺角發生了大事?無人對這件不尋常的大事有任何討論?敢言的名采作者都躲到那裏去了?
對不起,作者失落了蘋果網上回應的Password,只能看,不能回覆,只好在專欄給讀者後補回覆。
年初一、二、三、四,農曆新年期間,早在年假開始、旺角暴亂發生之前副刊文章已交稿、編輯完成。
抱歉我的新聞觸覺水平低、遲鈍,電視上、報刊上看到、讀到,經他人洗練、修飾,非自己第一身經歷的新聞,一般很難招惹熱血沸騰,繼而拼命作死士。
讀者你要我「噒」新聞連個碟都舐光、消化、屙新聞屎,提供閣下享用,有幾容易?
可為、可不為、不可為,人皆自得準則,無需旁人提醒、慫恿。
與友飯敘聊這新聞物事,A 說:名采是時事論壇,不是專欄小品文章版面咩?
B 說:搵食歎艱難,今時今日歌手盡唱迎合時下一般無品味只識K歌大眾口水歌以致香港歌壇名存實亡,娛樂版不斷一而再再而三塞洗米哥新米嫂花前月下同歡唱入你喉嚨,好心讀者要乜?俾乜啦,孤芳自賞冇安慰獎㗎!
C說:你有咁清高咩?
舊年、羊年除夕前,你咪一樣寫水貨客佔據元朗,搞到李慧玲䠮入元朗跟你與面紅耳赤梁福元,面對面對質?八鄉貨車衝紅燈撞小巴引致嚴重多人死傷,你何嘗沒有文字與鏡頭前解畫?
答:自己元朗友,第一身感受港府漠視水貨客蜂擁而來無邊無際的失控、恐怖,繼水貨淪陷重災區上水後,缺乏行人空間走在當時水貨下一災區元朗路上的危險,第一身感受、受夠這片烏煙瘴氣有感而發。新界土地被污染、破壞、污糟邋遢,罔顧環境惡化、區民出入安全受威脅也非新聞告知,而是活生生感受至深,第一身報導,絕非「噒」新聞屙新聞屎!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