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由治入亂是暴政的必然產物(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香港由治入亂是暴政的必然產物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旺角騷亂後,網上最常見的一句說話是「點解香港會變成咁?」心痛?震驚?這些人究竟在過去幾年做過甚麼事?竟然預計不到事情必然的發生?到了今天旺角街頭滿目瘡痍,這些在洞內的香港人終於要走出來,不論是撐政府還是反政府,也終要在這大時代中作出抉擇。
事實是早在○六年社民連創立,要突破以往泛民「和理非非」抗爭模式之激進火苗早已燃起。○九年反高鐵的全民圍立法會運動,是和平理性派駱駝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以有權用盡、無視民意的獨裁手段強行闖關通過撥款後,社運界的激進武力派自此漸漸獲得上風,暴亂因子早已種下。
年多前的雨傘運動,雖以和平佔領作主軸,但當中暴力因子已是無處不在。先有佔中三子苦口婆心的重複愛與和平的原則,再有旺角黑幫混入毆打示威者,加上了七警案、朱經緯案,已給不少社運人士武力反擊的正當理由。不少激進人士更坦言,示威者旺角毆打警察,只不過是還雨傘運動的利息而已。而事實上,整個佔領中環的計劃,本身已超出了泛民以往和平守法的抗爭界線,是要以違法阻街的方式向北京施壓。當連如此大型的全民運動,都可以被政權以冷處理的態度胡混過去,以失敗收場,暴力路線取代和平抗爭幾乎是必然結果。
然而旺角所發生的不過是外國社會運動的日常。掟磚、燒垃圾桶簡直是初級程度的騷亂行為,比起西方國家暴動時會燒車、掟燃燒彈、襲擊政府大樓,更是時有死傷,旺角的那場騷亂比之簡直小巫見大巫。而且在史上各種公民或民主運動,如美國民權運動、台灣、韓國的民主運動,暴力衝突、流血死傷根本是必然。香港民主運動自八十年代至今,卻連一輛車都未被翻過,就連焚燒《基本法》已經被視為激進,對比外國簡直難以想像。

警察與抗爭者暴力勢升級

這場遲來的旺角騷亂象徵的是香港的社會運動終於達到「國際水平」,是香港政治的成人禮,更不會是最後一場。日後的暴力抗爭只會向更激進、更血腥的路線進發。而當抗爭者升級時,警察也必然採取更暴烈的方式鎮壓,水炮、橡膠子彈,甚至真槍實彈對付示威者將會陸續出現。
讀者可能以為這篇文章是鼓吹暴力,事實恰恰相反。筆者反對暴力,更不認為這會有利民主運動。示威者用暴力對付警察,警察往往可以用數以十倍的暴力奉還。加上政府還有法院、傳媒、軍隊、整個國家機器作為後盾,只會把示威者置於劣勢。反之,棄和平走暴力還會失去道德高地,難以號召支持和平的多數,更會在內部產生暴力還是和平的路線之爭,削弱民主陣營的團結,最後把民主運動從主流社會中邊緣化,有利政權的逐個擊破,並以國家安全的美名打壓民主力量。就算萬一暴力手段真的成功迫使特區政府屈服,只要遠在二千公里之外坐擁過百萬解放軍的中共政府依然屹立不倒,暴力付出了人命和財產,最終很可能還是徒勞無功。
歷史潮流是不隨個人的意志或期望而改變,群眾的怒火也不是能單以理性可以說服得了,然而暴力在如此大型長期社會運動出現,在外國,甚至八十年代前的香港,本是平常事。香港政局走向暴力及激進的趨勢是難以避免,而香港由治入亂,到了今天這個不可收拾的地步,卻正是暴政下的產物。正如美國總統甘迺迪所言:「那些令和平革命不可能的,將會令暴力革命不可避免。(Those who make peaceful revolution impossible will make violent revolution inevitable.)」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