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鉛凶】
【本報訊】早前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專家證人李行偉報告披露,原來尚有11個含鉛量超標水辦從未公佈,涉及5個屋邨。昨日聆訊進一步披露,逾半未公佈的超標水辦來自葵涌邨,最嚴重一個超標達14倍。而雖然部份超標水辦來自單位外的水錶位而非廚房,但李認為同樣有風險,不應忽視。
6個超標水辦來自葵涌邨,委員會資料顯示,其中1個來自保良局中心水錶位的水辦含鉛量達每公升150微克,較世衞標準每公升上限10微克超標14倍。據保良局網頁,其屬下的劉漢宣紀念慈幼天地位於上址。另一個超標10倍的水辦來自合葵樓1樓一個單位的水錶位,另有兩個來自廚房的水辦分別含鉛12及51微克。
上述水辦均來自有利建築承建的單位。另彩德邨和水泉澳邨各有兩個及一個廚房水辦超標;怡明邨和天晴邨的超標水辦分別來自空置單位及社區會堂3樓女廁。
專家:水錶位含鉛不能忽視
李估計有關水辦未被接納,有可能是因水辦受污染、住戶自行安裝配件、空置單位喉管失修等或影響數據。他續指雖然部份超標水辦來自水錶位,但因食水其後入屋,故食水同樣有含鉛風險,他認為不能忽視有關數據。至於保良局中心水錶位超標嚴重的影響性,則要視乎食水之後進入甚麼位置。李的報告亦披露11個鉛水邨的1,325個水辦中,106個水辦含鉛量超出每公升10微克,佔8.1%。而每公升含鉛5至9微克的水辦亦佔14.6%。李指含鉛量分佈有助對食水含鉛影響作更全面分析。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