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865年在港成立的匯豐,曾是港人集體回憶及愛股,七、八十年代掌舵獅子行的匯豐著名大班沈弼,承着本港經濟起飛,加上慧眼識英雄,一手扶植華人富商如李嘉誠、包玉剛等冒起,匯豐盈利亦與香港繁華一齊水漲船高。
扶植李嘉誠及包玉剛
但近年因環球銀行生態逆轉,集團屢裁員及節省成本,今年1月更擬實施凍薪計劃(但公佈不足兩周後即取消),香港作為全球盈利最大貢獻的單一市場,員工未能倖免,「有汗水」但無薪水加,待遇更較有工會保障的英國員工不堪,匯豐與香港密切夥伴關係,漸行漸遠。
1977年擔任匯豐董事長的沈弼作風大膽,與華人工商界往來密切,他先後將匯豐所持的英資和記企業股份賣給長實,又支持包玉剛收購九倉控股權,廷攬李嘉誠、鄧蓮如等華人商界精英加入匯豐董事會,造就了匯豐業務的顛峯期。
面對九七回歸,前大班浦偉士,一方面積極培育行內華人晉升管理層,另邊廂又因政治形勢促成商業決定,於1992年藉併購英國米特蘭銀行,翌年將匯豐金蟬脫殼,遷冊倫敦。
2009年受次按及金融風暴重創的匯控,宣佈供股集資,當時本港散戶傾力供股,支持度連當時包括匯豐銀行主席鄭海泉及其他高層均深表感動,散戶又在股價跌至55元時,築起血肉長城,力阻沽壓,本港大孖沙均異口同聲齊撐供股,溫馨場面隨2011年匯豐宣佈在港裁員3,000人終結。
去年4月底,匯控重啟遷冊研究,當日集團股價抽升逾4%;但無獨有偶,獅子行昨公佈棄港留英決定,股價隨大市回暖,加上傳聞公佈消息被消化,集團股價同樣升逾4%。
■記者劉美儀
匯豐在港大事紀
1865年
‧匯豐於3月在香港成立
1979年
‧
主席沈弼着意扶助香港華資企業家,分別助李嘉誠、包玉剛、胡應湘等收購英資企業,助華資財團壯大
1992年
‧
全購英國米特蘭銀行(現稱英國匯豐),翌年在英國監管要求下,集團總管理處遷往倫敦,正式從香港遷冊英國,時任大班浦偉士形容是「政治形勢促成的商業決定」
2005年
‧
鄭海泉接任香港匯豐銀行主席,成匯豐首位華人大班
2007年
‧
次按危機全面爆發,受美國次按業務拖累,匯控首次發出盈警
2009年
‧
匯控以每股28港元「世紀供股」救亡,本港散戶築「血肉長城」守住55元價位防線,最終被擊破;股價曾在競價時段跌至33元,股評人胡孟青於電視直播時感觸落淚
2010年
‧
時任行政總裁紀勤將辦公室遷回香港
2011年
‧
現任行政總裁歐智華上任首個策略日,宣佈全球裁員3萬人,香港裁3,000人
2015年4月
‧
開啟遷冊回港討論
2016年1月
‧
路透引述匯控消息人士報道,由於中國對於香港金融中心影響力增加,令本港獨立地位受質疑,或影響董事會選址
2016年2月
‧
首次全球凍薪,包括盈利貢獻最大的香港區,其後取消但加薪資金來自花紅,變相減花紅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