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漢能薄膜發電(566)去年2月高調宣佈生產「太陽能全動力汽車」,更聲稱8個月後可推出3至5款新車型發售。然而,自漢能5月暴跌並停牌後,公司去年10月只展示過仍停留在實驗階段、未能開動的概念車。有專家形容,太陽能車是「科技上成熟,但價錢未成熟」,造價太貴令其短期內難以民用。
記者:胡仲邦
對於漢能的復牌進度,以及太陽能全動力汽車的研發過程,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林一鳴均不作出回應。
漢能曾宣稱,其太陽能車只需面積6平方米的太陽能板,日照4小時就可以行駛80至100公里,惟至去年10月僅推出名為「Hanergy SolarPower」的概念車。
業界仍處實驗階段
據內地傳媒引述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高衛民指,新車採用轉化率高達30.8%的薄膜太陽能板,重1.4噸,由靜止加速至100公里需5.8秒,最高時速達200公里;但就改為日照5小時才可行走50公里,意味日照時間較原先聲稱的長25%,但續航距離卻減少多達一半,即新車要暴曬一小時才可走10公里。
事實上,目前其他國家太陽能車仍停留在實驗階段,車身設計與現時行走的車輛亦有很大差別。以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自行製造的太陽能車「SOPHIE V」為例,車身具流線型,但是車廂只得通風口,不設冷氣,亦沒有安裝倒後鏡,車身僅重340公斤。
學院工程系系主任趙炳權解釋,加設倒後鏡會增加風阻,故使用電子倒後鏡取代;車身則用更輕的碳纖物料,以提升車速及續航距離。
專家:短期難以民用
太陽能板採用391塊可屈曲的晶矽太陽能板,面積同樣為6平方米,可載兩人,最高速度達每小時110公里。趙炳權表示,SOPHIE V日照三小時可以走250公里,電池僅在天氣較差,或行走上斜及惡劣環境時才使用,「陽光好的情況下,可以完全不用電池」。
然而,造價仍困擾太陽能車的發展。趙炳權稱,每塊太陽能板成本高達數百元。換言之未計研發設計費用及車身碳纖成本,造價已高達數十萬元。他坦言,太陽能車仍需一段時間才可推出市場,「科技係成熟,但價錢未成熟,做到類似性能的太陽能車,成本相當高,到物料夠平的時候才可民用」。
漢能最終能否成功發售太陽能車仍然是謎,高衛民亦承認,未決定新產品發售的時間。公司自停牌後,除太陽能車發展受阻,其主力太陽能產品的銷量亦不理想。
漢能在天貓開設旗艦店,銷量最好的兩件物品,是旅遊萬用插頭及彩色USB資料儲存手帶,但兩者銷售亦僅得500個及47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