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水及食物含鉛等事件,令不少人擔心會重金屬含量超標。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去年接獲4宗個案,市民因皮膚等問題在坊間接受螫合劑檢查,誤診重金屬超標,但經該中心再診斷後證實並無重金屬超標,而是濕疹等問題。專家指,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相關檢查方法有效,一般可透過驗血確定體內重金屬含量。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監劉飛龍表示,一名27歲女子因皮膚問題向私家醫生求診,及接受螫合劑後尿液檢查,被診斷體內重金屬含量超標,接受長時間治療。去年底該女子被普通科門診轉介到該中心,驗血及小便確定沒有重金屬超標,只是患濕疹。另外3名病人分別因頭痛、步履不穩及貧血接受該檢查,獲診斷為重金屬超標;但獲轉介到該中心後,分別被診斷為緊張性頭痛、患小腦病變及貧血,並沒重金屬超標。
易誤診影響治療
劉指螫合劑後尿液檢查是病人先服一劑螫合劑,小便時排出體內重金屬,再化驗重金屬含量。但美國毒理學院指沒有科學證據證明該檢查有效,本港公立醫院不會使用該檢查方法,病人誤診會延誤治理本身疾病。由2011年至2014年中毒諮詢中心共接獲5宗螫合劑後尿液檢查,證實誤診個案,因個案越來越多,去年中毒諮詢中心轄下成立重金屬諮詢中心跟進。
市民日常飲涼茶也要小心,中心過去數年接獲數宗飲用含西藥成份「撲熱息痛」的涼茶出事,當中一名肝衰竭死亡病人,病發前曾飲用疑含撲熱息痛的廿四味及感冒茶。涼茶本身不應含撲熱息痛,也非醫病用途,呼籲市民患病應求醫,服用西藥期間應避免飲涼茶,以免不慎攝取過量撲熱息痛。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