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的天父,感謝祢讓我們能聚首一堂。」禱告在莊嚴音樂聲下開始:「但願祢讓我們的講者充滿智慧,能夠清楚地分享醫學知識……」
曾參與無數醫學會議,這是第一趟從禱告開始,感覺有點怪怪的,沒有宗教信仰,但總會尊敬主人家便合上雙眼一起禱告。在漆黑中腦袋卻不聽使喚,不期然浮起以下圖畫……
「奶奶,我專程來探你。」家嫂帶着大小禮物。
奶奶皮笑肉不笑地道:「還是家嫂最乖,時常掛念着這老人家。」說時眼角望望禮物,見是餅乾糖果,便說:「我牙齒不好,這些東西不大適合我。」
家嫂臉紅,不好意思地說:「我轉頭再找些適合奶奶的。」
奶奶繼續下馬威:「不用啦,這些東西你還是拿回去吧!不要再理會我這老人家。」
不少宗教團體建立醫院並贈醫施藥,的確為普羅大眾貢獻不少,但當醫學跟宗教意念有所不符時,這微妙的婆媳關係便會浮現。
醫學源於解剖學,先要了解身體結構才能理性地施予治療,早在公元2世紀,Galen開始解剖動物,其著作為解剖學奠下根基,只是當年教宗並不准許解剖屍體,Galen也只能從照料病人傷口才能得知人類解剖學一鱗半爪,自此過千年在天主教統領的西方國家也只能靠Galen著作作藍圖,故此醫學發展極之緩慢。直到15世紀,Leonardo Da Vinci(達文西)再次為藝術提出解剖人類屍體,也因此而做出極度精準的人類解剖圖,可惜教宗Leo X下令停止,解剖學再次陷入冰封期。直到18世紀教廷才許可在大學進行解剖,西方醫學也因此誕生。
這故事只是眾多宗教與醫學衝突之一,較近代的衝突比比皆是,例如耶和華見證人不容會眾接受輸血,醫生遇上信奉者患有嚴重貧血也不能施救,可能大量出血的手術也動不得,醫生必須尊重病人信仰和意願,這衝突可能危及病人性命。另外,近年才再度興起的幹細胞研究也曾因布殊總統以宗教原因頒下禁制令而停頓多年,要不是幹細胞科技早已一日千里。
醫學與宗教很像婆媳關係,外面看來大家客客氣氣互相尊重,但每當遇上意見不合,奶奶便會大發威嚴,家嫂便不得不屈服,真正難為了家嫂。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