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天是飲用保健茶養肝、養脾胃的好時機。中醫師指出,肝是春天的相應臟腑,透過食療、茶療養肝可預防肝氣鬱結,減少不開心及𤷪𤺧等負面情緒。保健脾胃可預防感冒、鼻敏感或濕疹發作,建議多吃木耳、淮山、牛蒡等食材養生,上班族、OL可在辦公室或在家焗飲抗氧平肝茶疏肝理氣,或飲用健脾消腫茶祛水腫。記者:梁麗兒
註冊中醫師楊明霞稱春天屬肝氣當令,中醫養生學理論認為,肝負責調節血量,間接幫助脾胃運化食物、吸收營養,並主責調暢情志、疏理氣機。若肝血不足,便容易在春天出現鬱結、煩躁、不開心,或月經失調等問題。不少港人因工作壓力大導致肝血不足,較易在春天肝氣鬱結,故份外要靠飲食養肝,防病保健。
健脾食材防感冒祛濕
楊建議日常可以簡單方便地以玫瑰花、杭菊花及素馨花,焗飲一杯抗氧平肝茶,疏肝理氣、解鬱,其中玫瑰花有抗氧化作用、素馨花有助血管擴張、杭菊花可清肝、明目及安神,飲用後有助心情舒暢。
當肝運作受影響,脾胃運化也會減弱,易令人便秘、疲累,甚至增加患上感冒、鼻敏感、濕疹及哮喘的機率。楊建議用食材健脾促進腸道蠕動及預防感冒,對保養肝也有幫助。例如蓮子可補脾益腎、牛蒡可幫助排便、淮山健脾補肺及健腎、薏米健脾祛濕、黃豆可健脾益氣,增強體質等。木耳更被譽為腸道清道夫,幫助排便及清宿便。
初春濕氣慢慢加重,上班族若平日經常食無定時、愛吃生冷、油膩食物,可令脾胃變差,易受內濕所困。內濕除帶來水腫問題,令人看來肥腫外,也會引起嗜睡,經常出現「瞓極都唔夠」的感覺。若早起後發現脷苔較厚,也屬濕氣重表現。楊建議平日要調節飲食習慣,少吃生冷、油膩及煎炸食物。另推介焗飲健脾化濕茶,利用生薑、淮山及雲苓焗飲,有健脾化濕、驅寒保暖及養顏功效。
受水腫問題困擾的女性則建議可焗飲一杯健脾消腫茶,材料包括太子參、白扁豆及竹茹,其中太子參可補脾益肺、消水腫,白扁豆健脾及竹茹可除煩。楊又提醒市民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外出前需要做好保暖,在低溫的日子,要保護頸部如佩戴頸巾或穿着樽領衣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