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手術一般包括乳房及腋窩淋巴結切除。40年前有了乳房X光普查,除了能夠發現摸不到的乳癌,亦提高了女士對乳癌的警覺,所以乳癌甫發現時,第一、二期佔最多數。這樣,亦改變了乳癌的手術,由清一色全乳切除,發展到可以乳房局部切除。淋巴手術亦由無論有沒有受感染,都兩組淋巴切除,到今天可選擇性摘取前哨淋巴結。
前哨淋巴檢查的發明,是鑑於早期乳癌10個有8個淋巴結都沒有受感染,醫學界便努力尋找方法,去量度淋巴受感染的可能性。前哨淋巴是用藍色顯影劑或核子掃描劑,注射於乳房腫瘤或乳暈部位,讓藥水隨着淋巴腺,去到腋窩淋巴結聚集。到手術時用儀器探測淋巴結位置,並予以摘除化驗。若沒有受感染,亦反映其他腋窩淋巴冇事。準確性甚強,可免卻無謂犧牲健康的淋巴結,而導致日後手腫的出現。
早前見到一位50歲的病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摸到乳房硬塊兩星期立刻求診。腫瘤約2厘米,在乳房左邊12點鐘位置,離開乳頭3厘米,超聲波及X光檢查明顯是乳癌,抽粗針證實是乳癌,屬管腔A型,臨床診斷是第一期乳癌,淋巴結沒有明顯感染。可以先進行手術,乳房可局部切除,淋巴亦應該做前哨淋巴檢查。
解釋過病情,她與丈夫商量後,決定全乳切除,我尊重她的決定。後來丈夫來電,說不如淋巴都全切除吧!當確診乳癌時,那一刻就像晴天霹靂,直覺上要遠離癌症,最好能夠割的都割掉。這50年來,醫學界對乳癌的認識加深了,除手術外,藥物及放射治療同樣重要,幾管齊下,才能達到最高治癒率,及對身體最少傷害。我於是再痛陳利害,最終他們都明白,不需要做全淋巴切除的好處。
去年底參加醫學會議,其中有一課講述前哨淋巴檢查的應用。醫學臨床研究證實,若前哨淋巴沒事,或有微量感染(≤2毫米),做了全淋巴切除與沒有者,腋窩和遠端復發,以及存活率,原來都是一樣。若前哨淋巴有1至2粒受感染程度多於2毫米,局部乳房切除,再加上術後藥物治療及電療,有沒有全淋巴切除,效果都是一樣。
香港乳癌基金會提供的淋巴水腫量度及治理,已為超過2,000名患者服務。數據所得,全淋巴切除的組別,水腫機會是30%,只有前哨淋巴切除的組別是7%。對於只需要做前哨淋巴手術的病人,是一個喜訊。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